怎样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983854.html
[小书单01]
森林、冰河与鲸
作者星野道夫类别摄影·自然文学
旅行之木
作者星野道夫类别摄影·自然文学
壹穿越远方的自然
另一种重要的自然则是遥远的自然,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跟它有交集,但它就存在于地球的某个角落。
你可能不一定要亲自过去,但只要它在那里,你的内心就会变得很充实。
年10月初,是我刚回到上海的第二个月,结束了五年的大学生涯,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历程,那时是我正式工作一个月左右。从爱丁堡到上海,从院校到职场,角色和地理的切换好像在同步进行,以至于当我回到阔别两年的上海后,居然有些陌生——不知是上海变化得过于快速,还是我和她在这两年间相背地发展,一方在快而一方在慢,回归故里后彼此都显得有些生疏。
地铁11号线,是日常通勤必坐的线路,这条连通着浦西嘉定和浦东迪士尼的线路,永远人头涌动,带着这条线路特有的闷热味道,让人想要无限压缩乘坐列车的时间,如果只是短暂地逃离这份喧嚣也是好的。
记得拿到《森林、冰河与鲸》的时候,还在吐槽如此迷你的开本真是十分的不便,谁曾想到放到地铁上阅读却是刚刚好,尤其对于这条拥挤的线路来说,这小小的书籍,竟成为了一条随身携带的口袋通道,连通我与遥远的阿拉斯加,探寻远方森林、冰河与鲸的踪迹。
虽然是身处最为繁华喧嚣的都市地铁中,早晨的列车将精力满满的人们送至城市的中心,我们就在这熙攘之中,准备好成为城市运行的小小螺丝。而书籍的另一头,有与之完全不同的时空,那是一个充满着原始崇敬、拥有灵气的世界。让我得以穿越至世界另一隅的节点,就发生在每日喧闹的地铁车厢尾部,好像从最现代到最原始的两点之间,就存在这样一个“虫洞”,能穿破城市机器至为喧嚣的轰鸣声,听到原野中极静的自然呼吸。周围的声音仿佛全然失去了分贝,留下的只有我随着文字的引领,想象那些藏在现代文明之外的极境之地。
贰追寻地球极北之地
“看到”和“理解”是两回事。即便我用食物把熊引了出来,那也不算是真的“看到”。就算没有亲眼看到,我也能通过树木、岩石与寒风感觉到它们,理解它们。
在所有事物都被拽到我们眼前,所有神秘都被不断摧毁的当下,“看不到”这件事反而有了另一层深意。
早在两三年前,我第一次知道星野道夫,那时为了撰写关于北极的毕业论文,便想通过摄影师的镜头了解这个陌生的极北之地,但也只是简单地翻阅过几页作罢了,那本《永恒的时光之旅》不久就被闲置在书架之上,当时也并不知道书中那些驯鹿、棕熊、鲸鱼的存在将与“我”产生什么联系,星野道夫也只是一个从日本来到阿拉斯加的摄影师。
兜兜转转的这几年时间,我并没有距离北极圈更进一步,唯一的联系就是回国时特意选择在芬兰的赫尔辛基转机吧,当时并未如期满足我对北极这个词应有的想象,“看起来普普通通”,我如是想着。在这些时间里,我又从某种意义上离这片地域更近了一些,“北极治理”、“北极原住民”...带有此类关键词的文章成为我读研时代的常客,也许阅读英文的学术论文实是难啃和枯燥,所以必须要找一些动力和热情来支持自己,也会在各种作业和毕业课题中选择这个“亲切”的主题。
随着了解的加深,我好像开始明白星野道夫所写的关于“看到”和“理解”的区别。此前,我从未考虑将北极圈作为自己旅行的目的地,因为一直觉得自己并没有准备好踏上这块土地。我不希望只是“看到”那些极北的自然之景,留下也许是震撼、也许是感动的情绪,带走仅仅属于这段旅程的所有期待、记忆、情绪和照片。如果只是靠这些得以维系,那么我与北极的关系是不是也会随着旅程的结束而告一段落呢?
座头鲸飞跃/星野道夫《永恒的时光之旅》
现在,我想不会了,并且它们会随着你的热爱继续陪伴你。在地铁通勤的两个月时间,读完了第一部《森林、冰河与鲸》和第二部《旅行之木》,它们陪伴着我度过了难捱的城市早晚高峰,并把这段无趣的时光变成了我无限发挥想象的舞台:座头鲸“气幕捕鱼”的水泡声刚在耳畔响起,森林与海域交接的上空又忽而听见塞斯纳喷气式飞机穿越无人区的气息。陆地上,夏洛特皇后群岛残存的图腾柱,伴随着风吟诉说着无言的故事。
时空场景的交错,正如这地铁高速穿行在城市的地下血脉之中,现代文明与原始自然,不断地在我所处的现实和脑内的想象中来回切换。书是信使,我想,我感受到了这股极北之地蕴含的远古力量,正透过文字和相片传达给我——即使我从未踏足过这片土地,它早已成为我的一部分。再次翻开三年前那本书时,照片中的人、动物仿佛一位位熟悉的老朋友,关于他们的记忆和故事开始涌上心头。
叁站在文明与自然的分界线
其实无论有没有狼,我们的生活本身应该都是一样的,但要是地球上一匹狼都没有了,我们就再也没法想象狼了啊。某个地方有狼这件事,总归能给我们展开各种想象的机会吧,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有没有狼的重要区别。
从这个角度看,对人类来说不可或缺的自然其实有两种:一种是大家身边的自然。而另一种则是遥远的自然,也许你一辈子都去不了,但是只要自然还留存在某个遥远的地方,说不定你有朝一日就能去那里。也许你一辈子都没法亲自过去,但自然时刻在你心中。这种遥远的自然,也是无比珍贵的。
在星野道夫的笔下,他诉说着以阿拉斯加北极圈为背景展开的人与自然的故事。同时,也充满了对人类生命的思考,以及人、生物、自然的相互关系,其中不乏透露对于新时代来临的复杂情感(这些文字写于80-90年代),既有对身边的自然环境,也有对人们的内心。
面对眼前的21世纪,他感觉到“‘世界’原本是一个能无限延伸的抽象词语,我却能用现实的感觉去把握它了,这就是不安的来由,地球、人类这种宏大的概念仿佛都变得‘有限’了,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有些落寞。”这种情绪的切面,在我带着年的记忆回到年的上海后,想来是体会一二了。所处世界格局的内外变化,让全球的各个角落好像触手可及,不再有那种因难以靠近而产生的神秘。城市本身发展的节奏呼应着人们的纷繁往来。在某一时刻,我不禁眼花缭乱,感到一丝寂寞和空洞。
“我们走得太快了,把心撂在了半路上。在心追上来之前,我们要在这里等着。”假借讲述故事中人们的对话,这不正是他想传递给我们的时空讯息吗?至于要用什么样的方式等待,什么时候才算心赶上了步伐,就是21世纪的人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了,也只有我们能解答得了。
我们所处的世界和人类生命的有限性,在时间面前,更显得渺小——通过季节的流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朝着无尽彼方流淌的时间,随着四季的变化,生命的底色也在这种变化中得以彰显:南北之间往来迁徙的北美驯鹿,为了生育而直面生死、逆流而上的鲑鱼。生命本身的活力,以及从基因里就代代遗传的天性,在生灵各自生活的土地上生根,形成了一条条由不同土壤孕育出的生命之流,这些细流汇集起来,组成了足以和时间并行的生命长河,生生不息。
面对极北之地的人们来说,他们也许正站在时代的交叉口,面前是集现代文明精粹于一身的现代国家,脚下是与人类历史逆行的社会,中间隔着一条分界线。至于是否想要踏出那一步?是否会在这称为“现代文明”的土壤中迷失自我?答案都是模糊而暧昧的。
我所能知道是,星野道夫看见了“他们的生活的确发生了巨变,很多人逐渐丧失了自信,但是参加捕鲸的年轻人都带着格外骄傲的表情呢。从这个角度看,捕鲸就像是他们守护本族文化的最后一道堡垒似的。”(原住民捕鲸方式与现代工业捕捞方式截然不同)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来说,镌刻在基因里的生存手段,以及知道如何与身边自然共处的智慧,是让种族生生不息的方式,那么对于人类来说,与脚下的大地和谐共处的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和语言,能够从本源上让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没有了它们,也就忘记了是什么“让我们成为我们”。
竖琴海豹宝宝/星野道夫《永恒的时光之旅》
阅读顺序推荐
1.《森林、冰河与鲸》(I)
这本书无论是对于初识星野道夫,还是想了解阿拉斯加原住民文化和传说、北极圈内自然生态,都是最合适的书。作者以第一视角,像电影般将故事娓娓道来,书中的摄影作品与章节的内容相呼应,视觉与文字俱佳。(本人非常喜欢三部曲系列译者的文字风格)
2.《旅行之木》(II)
延续在上一本后阅读是合适不过的,这本小书围绕作者发生的事件、友人、自然为不同的篇章展开,连续性不如上一本强烈,但是能看到北极相关的不同角度的故事,独立篇章拥有完整性和故事性。
3.《永恒的时光之旅》
阅读完前两本后,打开这本全彩页的书籍就像和老朋友打招呼,可以看到前两本提过的人与生物。独立看也是很好的视觉享受,大幅的摄影作品给予了最直观的图景,并以自然和人为大章节,非常推荐。
4.《在漫长的旅途中》
这本是星野道夫的散文集,收录了不仅有阿拉斯加的生活,更像是定居极北之后的故事和日常观察。个人还未阅读完。
5.《魔法的语言》(III)
三部曲中最后一本,主要收录了星野道夫历史以来在不同场合的演讲文字,若对作者本身想有更深的了解,这本书就是很好的渠道,但故事重复性较多。
?end?
文字
Lucy摄影
Lucy
旅行
美食
文字
探索
24岁的好奇宝宝
寻找和绵羊对叫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