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芋头烧牛尾、茄汁白菜肉卷、鲜鸡汤青笋炖牛肉、奶香虾滑菌菇汤……这个周三晚上,我用大概20分钟做出了这四道菜。
我不是烹饪高手,忙碌的工作也让我无法赶在菜场关门以前去买菜。这种已经初步加工过,并且写好了烹饪步骤的食材包帮我节省了一些时间。
这个食材包是我上周六从潘小月那儿定的。
送来的包裹里有4个规整的餐盒,每个餐盒的腰封上都贴着菜名和建议烹饪顺序,里面是已经清洗并且切好的食材和调料。随包裹一起附带的还有四张彩页的做法步骤,按照这个步骤指引,每道菜差不多5-10分钟就能做完。
今年9月,潘小月创办的半成品食材订购服务Cooking上线了。之前在菜谱网站“下厨房”做了五年内容主编的她,今年4月拿着前东家的万元启动资金和几位资深员工一起搬到了望京西附近一个面积约为多平米的住宅区里开始创业。
她们正在做的生意,是每周给人配送固定四道菜的食材包,每周换一次菜单。Cooking还鼓励用户包月、或者包年订阅,不过你可以随时跳过某一周不爱吃的菜单,往下顺延。
但即使是在忙碌的创业早期阶段,潘小月依然保持着在下厨房主页上定期更新的的习惯。晒一顿早餐,她会配上一个《料理仙姬》里的故事,写到“仪式感是能拯救灰暗人生的。”
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精致又细腻的生活,即使是一杯普通的菠菜汁,她也会配上角度好看的图片,把做法步骤写得清清楚楚。
半成品食材包是怎么做出来的?
梳着麻花长辫、穿亚麻材质的长裙,潘小月给人的第一印象跟她经常发在下厨房的食物图片很像,文艺范儿。
但一开始聊工作这种感受就消失了,她的语速很快、逻辑条理清晰,给员工安排工作习惯列1、2、3。
Cooking的办公室也和“文艺”毫不沾边,这里是一个有点简陋的商住两用的套间,这里既是团队办公中心,又充当菜品研发中心。
所谓菜品研发中心,就是这个商住两用套间的厨房。潘小月坚持要把菜品研发放在普通厨房里进行。“我们的用户也是放在自己家的厨房做,要保证场景是一样的。”
今年5月到8月,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研发新菜品。跟我们想象中餐厅研发新菜的场景很像,潘小月调侃那时候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吃吃吃,“但这个过程其实挺复杂,首先要找到能符合要求的大厨就不太容易。”
“有很多大厨他们可以做出很厉害的菜,但因为我们每道菜的制作过程都要可溯源,很多时候大厨的工作习惯是不记得放了多少盐,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最后与团队磨合成功的大厨分别来自大董烤鸭店和法餐厅TRBBites,研发阶段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每天做出三道菜。
唯一的原则就是这些菜品可以被半成品化以及好吃。潘小月觉得“半成品化不能以牺牲食材新鲜度为代价,比如清蒸鱼就得用活鱼现杀,八爪鱼的清洗成本就会很高,这些都不太适合半成品。”
确定了菜品和初步做法步骤后,团队先在下厨房的内部试吃团里进行内测,40多位员工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