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彩页 >> 彩页优势 >> 两面人刘慈欣

两面人刘慈欣

北京看皮炎的好医院 http://m.39.net/pf/a_4658077.html

撰文

杨腾博

编辑

席骁儒

出品

盖饭特写工作室

中国第十二个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即将出台时,刘慈欣的好朋友,当时还没从新华社辞职的80后美女姬少亭找到刘慈欣,希望刘慈欣能写一篇谈十二五规划的稿子。

对于这个略显无厘头的请求,刘慈欣第一反应是莫名其妙:《三体》和十二五规划有什么关系?

为了不让好友失望,刘慈欣还是动了笔。两天后,刘慈欣把稿件交给姬少亭,姬少亭感动地「内牛满面」。年3月13日,新华社签发《建议开展外星生命探测和接触对策研究》。

这真的是一篇严肃通稿。

「Part1普通小孩」

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的邀请下,刘慈欣去贵州参观了正在建设的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FAST

鲁豫有约现场,刘慈欣坐在沙发一侧,身子前倾,手肘撑在大腿上,微微低头,冲着光滑的地板,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人生经历。

话题转移到童年经历。刘慈欣说自己儿时淘气,喜欢兵器,还会自制火药枪。大概是觉得故事平淡,鲁豫冒出一句:一个成功的人在小时候会凸显与众不同的特质。暗示刘慈欣说出个类似「伟大领袖金正恩九岁就会开坦克」之类的传奇故事。

刘慈欣则很不给面子地拆台:

我不觉得我小时候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成功人士的传奇色彩,都是后面抹上去的。

刘慈欣出生在矿工家庭,对于出身,他从不粉饰。有时别人为了好听,说他父亲是技工,他还会特意纠正:我父亲只是普通工人。

在成为矿工之前,刘慈欣的父亲曾是军人,而对于父亲乃至家族的受苦经历,他本人则很少谈起。

年,国民政府为阻挡日军南下,炸开了黄河渡口花园口,黄河改道南流,淹没大片耕地,在豫东、鲁西、苏北的广大地域上制造了一片名为「黄泛区」的人类奇观。四年后,河南春夏大旱,秋季又有蝗灾,粮食收成只有往年一成。更不幸的是,当时的河南省主席省主席李培基为了保住乌纱帽,也放了卫星,他对重庆的汇报是「河南的粮食收获还好」。

这句「还好」的代价,是上百万条人命。李培基说河南没灾,农民的粮税便一点不减,地方官横征暴敛,派保安队的流氓们到农民家里吃住,逼迫农民交粮,很多农民眼里,和这些到处巧取豪夺的同胞相比,日本人简直要文明得多。

整个河南范围内,树皮和草根都没剩下,上百万人沿着陇海铁路逃到陕西,期间几乎没得到任何救济,路上饿殍遍野。

这是20世纪中国遭遇的第一场人祸式大饥荒,与之后的灾荒不同的是,当时为战争期间。

刘慈欣的祖籍在河南。为了能混口饭吃,刘父加入八路军,而其兄弟则加入国军——这样两面下注的做法,在当时很普遍。战争旷日持久,连队里剩下的活人不多,作为幸存者,刘慈欣的父亲当上连长。解放后,他退伍转业,被派到北京煤矿设计院工作。

刘慈欣常说自己的小说「不影射现实」,只是从其小说中的冷酷背景与对「生存」话题的执着来看,艺术终究还是来源于生活。

年,刘慈欣三岁,文革爆发,受到加入国军兄弟的牵连,刘慈欣的父亲失去设计院工作,被下放到山西阳泉挖煤。文革最初三年,最为动荡,矿上武斗严重。刘慈欣被送到河南老家避难,小学二年级才到阳泉和父母团聚。

到阳泉后,刘慈欣下过几次矿,矿井下的环境十分恶劣,这延续到他的小说《地火》中。小说主人公刘欣的父亲是矿工,死于尘肺——尘肺是矿工群体中的常见职业病,无法真正治愈,在矿井下工作的时间长了,煤灰会附着在肺里,将矿工活活憋死。

尘肺病存在了多年,但直到年河南农民工张海超为了得到一个职业病的资格开胸验肺,这个人生注定悲剧的工人群体才真正引起社会重视。然而直到年,贵州还有三名医生因为诊断7名矿工为尘肺病而被抓捕羁押。

刘慈欣在矿上读小学。那时,大型国企可以拥有学校、医院、派出所和消防队,自成一个小社会。而刘慈欣所在的阳泉三矿距离市区很远,比之一般国企,更为封闭。

煤矿里没什么娱乐,读书是刘慈欣为数不多的消遣。父亲床下的一箱子文革禁书里,刘慈欣对《地心游记》最感兴趣。这本年出版的经典科幻小说是刘慈欣的科幻启蒙作品。从此以后,每年出版的科幻新书,他都会买来读,这不算困难,那个年代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一年至多几本。

提起青年时的阅读经历,除了科幻小说。刘慈欣最推崇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乔治·奥威尔的《》。也难怪他的小说中,总有类似《战争与和平》的宏大场面,和神似《》的极端社会环境。

学生时代的刘慈欣日子过得平淡,成绩中游,偶尔写一写科幻小说,但寄到杂志社后,收到的都是退稿信。

年,刘慈欣考上华北水利学院,学习水电专业。刘慈欣上学的年月,大学还没扩招,学生不多,因此国家会给毕业生分配工作。刘慈欣被分配到山西阳泉的娘子关发电厂,一待就是二十五年。

作为工程师,电厂不出故障,刘慈欣就没事情做,他的小说大半是在值班时写的。「在岗位上写作,你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吐槽过自己,刘慈欣会低头笑。

「Part2显山露水」

刘慈欣和《科幻世界》编辑姚海军的合影

文革结束后,思想界迎来了松绑,幻想终于不再被局限在各种主义之争上。年,《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同一年,复旦新生卢新华在文汇报上发表反思文革的小说《伤痕》,因为这篇文章,当天的文汇报加印到万份,从此诞生了一个文学新流派——伤痕文学。

改革开放的第五年,十二届二中全会,老革命家陈云发表讲话要求全国上下「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制造精神污染的行为作斗争」,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由此开始。

所谓「精神污染」的涵盖面非常广,除了一些当时看来很超前的观点外,还有《马克思传》内页马克思夫人穿欧式露肩礼服的彩页、《瞭望》杂志上女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翻越的照片,以及各种各样新潮的服装。人民音乐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一本《怎样鉴别黄色歌曲》,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李谷一的《乡恋》也都不幸中枪。

科幻小说也成了精神污染,这与钱学森脱不开关系。早在年,钱学森就批评过科幻文学「不文不科」。钱老在体制内的能量不小,他以「党性」担保特异功能为真,伪科学就能从「不宣传、不介绍、不批评」的宣传要求下,一举登上央视春晚,从而造就男女老少一起躺在地坛公园的石头上吸收宇宙能量的奇观。

钱学森讨厌科幻文学,于是科幻文学就成了过街老鼠,日渐式微。后来,国内的几大科幻报刊被要求自负盈亏,因为没人买,这些杂志接连关门,《科学文艺》是仅存的硕果。

科幻杂志艰难求生的同一时期,刘慈欣刚到娘子关发电厂工作,与成长地阳泉三矿一样,娘子关发电厂也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下班后,工人们的主要娱乐是打麻将,很有北方农闲时节的散漫气氛——不同的是,那时国企工人就连上班时也很清闲。

后来很多网友批评大刘上班时写作,这说明他们真的太不了解自己的国家了。

刘慈欣没什么赌博天分,输多赢少,最惨的一次输了一个月工资。那次过后,刘慈欣痛定思痛,从此不再打麻将,捡起了上学时的老爱好,用写小说打发时间。

年,《科学文艺》改名《奇谈》,刘慈欣发现这本杂志,便写信要了本看看。看过之后,觉得没什么意思,就把杂志扔到一边,创作陷入停滞。那时他忙于工作和恋爱,无暇归集业余爱好,与科幻渐行渐远。

再次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已是七八年之后。至于再次提笔的原因,没有什么异光盈室的传奇开头,平淡到就连刘慈欣也忘了。

后来,《奇谈》又很魔幻的改名为《科幻世界》,年还举办起世界科幻大会。刘慈欣看到报纸上的采访,便把已经写好的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寄给杂志社的社长杨潇。杨潇看后很喜欢,回信让刘慈欣寄一些短篇过来——当时科幻市场仍是一片萧条,杂志社不愿意给太多稿费。

收到回信,刘慈欣一口气寄了好几篇作品,编辑筛选过后,隔年刊载了《鲸歌》、《微观尽头》、《宇宙坍缩》和《带上她的眼睛》。这四部作品大受欢迎,千禧年前后,国内的科幻作品多半是低龄化的儿童文学,而刘慈欣式的残酷成人童话,总能让人耳目一新。

刘慈欣出现在科幻圈里的第一年就有斩获,《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了银河奖。银河奖是中国科幻界的唯一奖项——中国长时间从事科幻创作的作家只有二三十人,奖办多了,获奖者都不够用。因为是独苗,说银河奖是当年中国科幻界的最高奖项也没什么问题。

第一次获奖后,刘慈欣拿着一千块奖金请编辑和笔友们吃火锅,一顿饭把奖金全花了,不仅奖金不够用,刘慈欣还自掏腰包贴了十块钱。后来编辑刘维佳回忆:大刘性格非常坦诚豪爽,无话不谈,那时候没见过那么慷慨的,不止一次请大家吃火锅。

刘慈欣的酒桌趣事不止这一件。中国电力系统的供应商大多在东北,有一次刘慈欣和来山西交流的东北大汉们拼酒,没拼过,饭局散了。醉到快失去意识的刘慈欣扶着墙往家里走,走到一半就倒在地上睡着了,差点被冻死。若不是有人及时发现,中国科幻迷们念念不忘的赶英超美怕是要推迟很多年。

「Part3生活不易」

娘子关发电站的正门。娘子关电厂始建于年,曾是华北地区最大发电厂,电厂关闭后,不仅刘慈欣失业了,电厂周围的商铺也纷纷倒闭

年,沈阳市防爆器材厂破产,新闻震惊中外。其实工厂并不大,破产时职工只有72人,负债50万元。按照当时的购买力算,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数目。

令人震惊的是「破产」本身。中国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国企也是能破产的。

十几年后,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已经没法再用饮鸩止渴的方式维持,全中国一半的国企呈现亏损。中央喊出口号「三年搞活国有企业」,而搞活国企的方式之一,是把国企出售,大量裁撤员工。

这场改革中,有上千万工人下岗。

下岗是中国的独创,工人下岗后仍与旧单位藕断丝连。当时中国没有社保体系,单位要支付工人的医保和社保,并支付工人一定的救济金,这对企业来说是巨大负担。于是就有了「买断工龄」,根据工作的年限,给工人几万块钱,让他们彻底离开企业。「买断工龄」后,工人会失去除低保外一切的社会保障。严格意义上讲,「买断工龄」并不合法,但被国家默许。

而实际操作中,由于国企改制中很多不可言说的问题,不少人即没得到「买断工龄」的钱,也没得到救济金,两手空空地被赶回了家。下岗潮过后,全家人失去生活来源,丈夫骑车带着妻子去洗浴中心,让妻子出卖肉体讨生活之类的事情,并不鲜见。这些「忍者神龟」曾经是东北人茶余饭后的笑谈,只是说笑间,总免不了一些悲凉。

不巧的是,刘慈欣也在同期成为要决定谁下岗的领导。他手下的科室,预计裁员一半。这是个痛苦的决定——倒不是怕被报复,只是因为下岗的人,注定要陷入生活困境,这让他良心不安。

那年是年,刘慈欣在《科幻世界》连载了《流浪地球》。后来这篇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影中,太阳将膨胀吞噬整个太阳系,地球面临毁灭,人类成立联合政府,把地球改造成飞船逃离太阳系。在这个计划中,地球表面注定无法让人生存。联合政府只能抽签挑选一半的人口进入地下城,留下另一半人在地表上自生自灭。

刘慈欣的好朋友潘海天提起这件事,有些感慨:你说大刘的小说不是隐喻式的,但每个人的经历总是会不自觉的溜进故事里。

最近大火的电影里重现了这个情节,很多公知对此愤怒不已,认为这种绝境的设计是大刘有意为之,他们可能不知道,很多国人早就不得不做出过类似的选择;很多粉红青年却对这种为了远大目标而可以牺牲一切的作法向往不已,他们大概也不知道,自己其实就是那个「一切」。

《流浪地球》发表后,刘慈欣笔耕不辍,这是他最勤奋的几年。不过书迷仍对刘慈欣的创作进度不满意,在BBS上开读者见面会时,读者劝他放弃电力系统的工作,专职写作,说起点文学网的作家也能年薪十万,刘慈欣却不赞同,他觉得:

「当文字打工仔可不容易,还不如真打工去舒服。起点上职业作家有多少,年薪十万的又有几个?更重要的是,照年薪十万那种写法,你能活几年?」

盗版猖獗的年代,写作赚钱确实不是靠谱的点子。《科幻世界》的稿费不过千字一百多,长篇小说《球状闪电》只卖出三四万册,稿费一共三万多。何况在有关部门审查面前,小说想要出版总要经历一番磨难——刘慈欣的一部小说,因为未来世界设定中没有中国,被卡了很久。

职业作家的收入显然不够稳定。

刘慈欣的读者多是年轻人,并不理解中年男人养家糊口的压力。

既然是中年人,就总会有中年危机。年,因为环保问题,娘子关发电厂被关停改造,人的大厂只有人能保住工作,多半工程师选择了离职,因为家人都在阳泉,刘慈欣选择留下。

往日机器噪声里说话都要用喊的电厂变得冷清破败,有读者去发电厂见刘慈欣,发现整个办公楼四层,只有他一人。

彼时,刘慈欣正在创作《三体Ⅲ》,作品的风格相当阴郁,不知是不是因为大刘彼时的半失业状态。

「Part4隐居小城」

刘慈欣与《权利的游戏》作者乔治·马丁合影,网友配文「两人亲切交流发便当经验」

《三体Ⅲ》出版时,恰逢微博兴起,小说一夜爆红。对于走红的原因,刘慈欣说不仅自己不清楚,就连出版商们也弄不明白,很有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感觉。大众喜好事假难捉摸的事情,不管《三体》卖的多好,刘慈欣其他的小说销量一直很惨淡。

年,刘慈欣登上作家富豪榜,年收入万。出名后,总有人问起刘慈欣问什么不离开阳泉,换一份工作,这次,刘慈欣罕见地发起了牢骚:

怎么换啊,找不到地方,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更不容易换。我也想去北京、想去上海,去不了,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有的人问,「你为什么要待在这么偏僻的地方去写作」,你能把我弄到北京去吗?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刘慈欣要是能赶在房价飞涨前成名,说不定已在北京买房落户。

不过住得偏远也有好处,刘慈欣连续多年获奖,并没在同事间掀起水花,生活一直照常进行——阳泉是座内陆五线城市,刘慈欣的粉丝多在一线发达地区。

刘慈欣没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