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草原”风景看日出日落——凯里“北部草原”美翻了旅游正当时!
●缅怀总设计师丰功伟绩,重温入党誓词永葆入党初心
(三株墙体广告)
还记得三株口服液吗?
产品家喻户晓,广告像长了翅膀,遍及城乡,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我的印象中,能达到这样效果的,到目前只有三株口服液。
三株风靡的时代,我不过是十几岁的娃娃而已,但是喜欢思考和观察社会的天性,让我对三株的那些事记忆犹新。
印象中,三株口服液是一种针对肠胃健康而研发出来的口服保健品。但在实践中,营销人员将它当成了药物来宣传,给人的感觉是它就是“包治百病”的“神药”,所以三株当年的销售是很火爆的,城里人排队买,不惜下血本;乡下人把原本买化肥,买柴米油盐的钱都拿出来了……砸锅卖铁,都要买三株。
我最初知道三株口服液的大名,是在《凯里晚报》的广告页面上,那是我作为新闻爱好者最爱看的报纸。
多位当年在凯里从事媒体行业的朋友回忆,三株驻黔东南的营销机构,几乎每天都要在《黔东南日报》、《凯里晚报》以及当地的电视台发软文,打广告,是不折不扣的广告第一大户。
除了在媒体上做宣传,三株口服液的营销单位还自印报纸,发送城乡,每个星期都有,我几乎是每期必读。
(三株口服液产品)
这份报纸的报名好像是《三株报》,年代久远,记忆模糊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不折不扣的非法出版物。
我阅读它,不是想了解产品信息,主要是学习别人怎么写文章,吸取其中的营养成分。
有一次,我在这份报纸里看到了一位同学父亲的照片,图片是他笑呵呵耕地的场景,嘴里叼着老棉烟,明显的摆拍。采访员在文章中说,自从服用了三株口服液,这位老父亲咳嗽、腰酸背痛的老毛病也就说跟他“拜拜”了。
为此,涉世不深的我在学习之余还对三株的功效赞扬有加。很多年后,参加了工作,我才知道,像这样软文宣传严重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
总而言之,这份报纸,对我还真起到了一定的洗脑作用,让我萌生了假期去《三株报》应聘做采访员,挣点生活费的打算。
可惜,当时我就是初中生一枚,而且一贫如洗,没有进入的渠道。无奈只有去镇上(即凯里市大风洞乡)的三株工作站应聘,希望通过他们的推荐,实现愿望。
(在外省“发行”的三株报)
大风洞三株工作站的站长是位年轻小伙,长得有点帅。只是他说话很直,直接把我的梦想击碎了。
那时候,三株乡镇一级的工作站主要工作是做营销宣传,接待和回访村镇客户。其中,宣传方式包括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摆摊设点、安排人员进入广大的乡村发送《三株报》、张贴彩页广告以及在墙壁、石头等载体上刷墙体广告等。
实事求是的说,那时三株从业人员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村村寨寨,都有他们宣传的足迹。三株口服液的宣传资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在大风洞工作站应聘时,我要求做些文字工作,因为我会写文章,还可以下乡去发送报纸,张贴广告,顺便采集客户信息资料。
说到此处,我顺便向站长提出,希望他推荐我到《三株报》编辑部去工作。
此外,我还提出了不到街面上去做公开宣传的条件,原因是更喜欢走村串寨。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担心在大街上做宣传时遇到熟人,那样会很没面子。
站长说,去《三株报》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他希望我务实点,好好在大风洞干,将来有的是机会。
(三株广告)
他戳穿了我心里的“小九九”:如果你觉得到大街上去做宣传是件丢人的事,那三株这个平台你就不用考虑进来了,还不如好好读你的书……
站长的话让我很难堪,我答应考虑下,便起身离去。回到家里,我仍然纠结上街做宣传没面子的问题,遂打消了去三株上班的念头,安心念书。
好像没过多久,三株就走下坡路了,消失于公众视线。原因我一直不得而知,也不太想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