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代,我与画册结下的不解之缘

文:沙漠之舟

图:来自网络

画册,又名画书、连环画、小人书。

在我童年的时候,画册多是用流畅的黑色线条勾勒,配有简短优美的文字解说,图文并茂,翻阅它让人一目了然。那时的彩页画册很少见,不过画册的封面都是彩色的,十分诱人。

说起画册,现在的孩子很少知道它。可是,对于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画册就是我们孩提时代的精神食粮。若是哪个孩子有了一本画册,小伙伴们还不得羡慕死。生千方百计也要接近、讨好书主,以便借来画册一饱眼福。我曾为达到能借阅月梅的《少年刘文学》,送她一块橡皮呢!有的同学视画册如命,你几次三番的求借也借不到手,弄得你日思夜想,念念不忘。

那时的我们读起画册来,简直是如痴如醉。只要能借到一本自己喜爱的画册,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总是立马开始阅读,竟不知天地、时间为何物。因为能借来画册实属不易,书的主人还急着要呢。直应了《黄生借书说》中的名句“书非借不能读也”,“之幸与不幸,则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放学的路上,一人席地而坐翻阅一本画册。周围的孩子伸长了脖颈,视线随着书页的翻动而转移,嘴里要么唏嘘不止,要么大声叫好。一本书看完了,孩子们意犹未尽,久久不肯离去。有的要求再看一遍,有的在谈论着书中的故事情节,有的在赞扬故事中的正面人物,有的在咒骂故事中的坏蛋……就在此时,画册的主人会马上伸手索要,唯恐大家弄坏了他的宝贝。小伙伴们只好不情愿地怏怏离去。

那时,我阅读到的画册多是描写英雄人物的,如《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江姐》、《林则徐》等等。每当读到英雄人物英勇献身的时刻,就会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记得《邱少云》一书中的画面和解说词是这样的: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顷刻间引燃了伪装草和衣服。他的身后就是一条小水沟,只要他就地滚到水沟里,身上的火就会熄灭,但这样就会暴露目标,作战计划就会落空。他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烈火中一动也不动,任火苗吞噬着他的躯体……

读到这里,我泪如泉涌,仿佛烈火在灼烧我的躯体。心中对“英雄”二字有了最全面的诠释——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可赴汤蹈火,英勇献身!

翻阅画册《江姐》,看到敌人把竹签子一根一根钉进江姐的手指,心疼得我眼在流泪,心在滴血。英雄的形象在我心中无限放大。同时感到敌人的监狱就是人间地狱,一个个狱卒就是吃人的魔鬼。

我还翻阅过《林海雪原》、《解放山城》、《英雄儿女》等描写战斗故事的画册。每读一次,都会感到人民的伟大!英雄的伟大!从小立志爱祖国、爱人民、向英雄人物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

儿时,我有一本心爱的画册《长鼻子财主》。由于自己不断地翻阅和频繁的外借,画册被我缝了沾,沾了缝,破损得快不成样子了,但我仍把它当成宝贝。

时隔多年,画册的故事情节至今仍历历在目:一个名叫小石头的孤儿,向财主借了一斗高粱种子,谁想黑心的财主竟把种子煮熟了借给他。种子下了地,七天过去了,地里只长出一棵幼苗,那是财主煮种子时落下的一粒。小石头精心照管着这棵幼苗,浇水、锄草、松土,幼苗慢慢长大,结出硕大的穗子,整棵高粱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小石头日夜守护着它,希望秋收后不但能还上财主的高利贷,还能存点口粮。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天夜里,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这时,从夜空中飞过来一只黑色的大鸟,叼起高粱穗子向远方飞去。小石头跋山涉水,奋力追赶。但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下。等他醒来时,风停雨住,月明星稀,洁白的月光洒满了大地。小石头朦胧中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山坡上,周围开满了鲜花。

突然,从花蕊中走下来一个个小人儿,他们慢慢变大,直至如真人一般大小。原来这是一群花仙子,他们聚在一起把酒言欢,一位仙人拿出他的宝葫芦,轻轻一摇,要酒有酒,要菜有菜,直看得小石头目瞪口呆。仙人们酒罢尽兴后,各自又变回小人儿,回到花蕊里。小石头如梦初醒,踉踉跄跄站了起来,这时他发现仙人的宝葫芦丢在了原地,他立刻大呼:仙人,仙人,您的宝贝丢了!可无人应答,更不见仙人的踪影。小石头只好拿着宝葫芦往回走。

回到村里,邻里乡亲正为找不到小石头着急,看到他平安归来皆大欢喜,询问其去向,小石头如此这般讲述一遍。邻里乡亲感到不可信,小石头随即拿出宝葫芦应验,果真如此。小石头用宝葫芦为邻里乡亲们要来耕牛、农具、种子……大家更是欣喜万分。财主得知此事后,抢去了宝葫芦不说,还威逼小石头说出得到宝葫芦的经过。贪心的财主得到一个宝葫芦还不满足,决定再去试试看能否多得几个。

财主按照小石头的描述,找到了那座山坡,趴在草丛中等待仙人们的出现。不一会儿,仙人们果真又聚到了一起,他们和上次一样把酒言欢,聚餐完毕,仙人接受上次丢失宝贝的教训,把宝葫芦牢牢系在腰带上。财主一看急了,忙爬过去偷,结果被仙人发现,把他绑在了一棵大树上,仙人们口里念着“得一望二,把你的鼻子扭两丈四”,轮番扭拉。结果财主的鼻子被扭拉到两丈多长。

这个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过后想来,它与《神笔马良》异曲同工,宗旨在于宣传惩恶扬善的理念,教育后人不要贪得无厌。

后来,各种版本的黑白画册逐渐减少,出版了八大样板戏的彩色版画册。但那时的我们,对于样板戏已是耳熟能详,因此看画册的欲望大大减退了。

如今,画册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年近古稀之年的我们,时不时还会念叨念叨画册年代带给我们童年时的欢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75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