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会得 http://m.39.net/pf/a_4793729.html
上辑聊到“德国与我国在教育方面的一些差异及延伸出来的相关思考”,其中多有掺杂主观情绪,但还是那句话:
无论自认为自己观点多客观,还是主观,且越是认为自己客观就越是主观;判断同样——无论您对我的观点认可与否,只代表咱们的主观观点是否接近,与正误、真理并无直接关系。
话不多说,进入本期主题——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界定标准。
路上,郑建时说:“小丹,你气色不大好。”
芮小丹说:“这些天在餐馆里刷盘子,有点累吧。”
郑建时笑笑说:“你大老远来一趟,你妈舍得让你刷盘子?”芮小丹说:“我十几岁就到店里打杂挣零花钱,家里已经习惯了。”郑建时点点头说:“好,好哇!”
——此部分最关键之处在于“郑健时的-好,好哇!”郑为何连连称“好”?私以为:一方面是赞赏芮母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则是赞赏小丹的吃苦耐劳意识。这其实也延伸出国外与我国在教育方面的差异,说到底还是文化方面的差异:
·国外的教育方式是“放养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与独立思考能力(个性)
·国内的教育方式则是“圈养式”,惯于用“填鸭式强行灌注一些普世认知(集体)”
这里须提一个重点:究竟何谓“强势文化”?难道国外的就是“强势文化”、咱的传统文化就是“弱势文化”?如若如此定义则极为武断,并不实事求是,故须找一个客观标准作为衡量依据。私以为“较优标准即-生存与发展状况”-“强势文化”应助力生存与发展,助力进步;而“弱势文化”则阻碍生存与发展,导致落后。
那么历史上高速发展的阶段对应的则应是“强势文化”,落后挨打的阶段则对应“弱势文化”,可问题来了:这两种阶段的文化有什么本质差异吗?不都是传统文化吗?确实如此,故而又引出了“文化判定标准的第二大要点”——可比性:即所谓“强、弱其实是对比的结果”。
所以-古时其实并无可比性:周边要么被同化、要么被完全碾压、控制,完全无法类比;而到了近代则不然,由于工业革命使世界逐渐成了“地球村”,西方用先进科技打开了咱们的国门,咱们才算是首度接触到了同量级的不同文化,结果众所周知,就像丁元英所说:
“任何一种命运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所以近代百年屈辱史就是“一种命运”,咱们被列强欺辱百年就是因为自己是弱者,那么咱对应的文化相较于对手就是弱势文化。
可“凡事皆应辩证来看”,任何事物皆是一体两面,即不存在完全的好与不好,故而传统文化亦然: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传统文化极为“弱势”,因为它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的保持稳定”,而科技意味着创新与打破,即“不稳定”;故在“保持社会稳定”方面传统文化极为“强势”,不然为何所有文明古国唯有咱们的文化从未中断?且在“发展”方面,传统文化不可谓不“强势”,这点只要翻阅我国历史则可发现——
咱们历史上曾“重建过多少次”?多少次几乎完全推倒重来、甚至损毁成负分?但每次都是极速的恢复、极速的再次成为世界第一。这难道不正说明了咱们传统文化的“强势之处”?
故而凡事皆应辩证来看,一体两面的看,不可“一棍子打死”,切记一句话:对错极难评判,但一旦极端了,那必然是错的。
郑建时从包里取出音响测评报告、格律诗公司印章、现金、代理协议、照片等一堆东西放到桌上,先把四份代理协议和一叠照片递给芮小丹,解释道:“代理的事按咱们说好的条件都办妥了,签约现场和音响在店里的陈设都拍了照片。我想,也许格律诗公司以后做宣传彩页的时候能用得上。”芮小丹先看那沓照片,有郑建时与代理商签字、握手、碰杯的场景,有整套音响在音响店里作为商品陈列的场景,有格律诗音箱在货架上的特写,有柏林、巴黎、伦敦三个城市各自音响店门面的全景,照片里的人物除了郑建时之外全是金发碧眼的洋面孔……她一张一张地看着,忽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恍惚这一切都是在梦境而不是真实的存在。那些音箱、机柜,那座遥远的王庙村,那群名叫叶晓明、冯世杰、李铁军、周国正的人们……所有这一切都与这几个欧洲国际大都市有了某种虚幻的联系。
——此即“大道至简”:一切“开始”都是简单的,故而“本质”是极简的,只不过后期增添了愈来愈多的“包装”,就愈发复杂了。“包装”为了增加“附加值”,而不断“包装”的过程即供应链不断细分、壮大的过程,因为每一层都要赚钱,故而每一层都必须增添“附加值”。此即“某二手车平台广告词的反向应用”: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此逻辑完全没问题,但须清楚的是:没有了中间商即意味着大量环节的剔除,这不仅不断削弱附加值,更同步削除了大量岗位。所以在经济学上——分工越细是经济发展的特征,因为这意味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而反向看似为消费者省了钱,但却制造了大量失业,只是“如果连收入来源都没了,给你省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呢?”
因此,电商的蓬勃发展究竟是功是过?功过孰多?答案或许即将揭晓。
郑建时说:“还有件事,米哈根实验中心的测评报告出来以后,詹妮心里有底了,委托柏林《音响世界》杂志社对格律诗音箱组织一次专家测评,也叫主观测评吧,要求杂志社邀请的评委里除了德国专家以外至少要有一名中国专家和一名日本专家,意思是增加点国际化的含金量,有个中国专家也便于测评结果在中国本土传播。”
芮小丹心里一沉,问:“这得花多少钱?”郑建时说:“好像是11万马克,现在花钱还是小事,问题是这事闹大了。”芮小丹问:“怎么了?”郑建时说:“杂志社拿到佣金以后又拓展了思路,打算再征集最多九个名额的音箱有偿测评,号称十款音箱大测评,这样就能在一个炉灶上赚更多的钱,当然其它音箱的参评费要比格律诗音箱低得多。詹妮同意了,因为这就成了国际性的音箱测评,格律诗音箱再输也是第十名,怎么都是赢。可我担心,这戏做过头了还是不是元英的本意?”芮小丹问:“詹妮这样做仅仅为尽点地主之宜吗?”郑建时说:“有尽地主之宜的成分,也有其他的考虑。詹妮是什么人?没点知进退的道行能压得住索林特那种场子?私募基金她押了一把净赚万马克,元英的万马克在她手里流通年,她知道元英是谁,她也需要这个机会。”
——此部分即丁元英所谓之“头上安头”,试分析一二:
·首先须明白的是:詹妮不仅是名商人,而且是位成功的商人,所以她对机会、价值的嗅觉、理解与捕捉能力远超常人
·既然是商人,就应“在商言商”,故而詹妮的一切行为皆是主要出于“商业目的”,即前提为“有利可图”
·詹妮不懂音响,但她了解丁元英的能力,更相信自家音响专家贝格森及顶级评测机构的判断,所以她愈发看清这绝对有利可图
·她虽不知道丁元英究竟要做什么,但她知道这大概率是个极好的赚钱机会,那对她而言该做的就是“不论如何、先参与进来”,即便是“锦上添花、头上安头”,那么也是一种“感情投资”,如丁这种明白人自会“投桃报李”,所以她怎么也不会“赔”
所以,丁元英称詹妮“头上安头”是源于她并不明白丁元英究竟要做什么,故而所为有点“画蛇添足”;但对于詹妮而言,她这可不是“头上安头”,而是“提前布局、感情投资”,因为她明白——最重要的不是格律诗,而是“丁元英”这个人,这才是最大的价值所在。
好了,这期就到这吧。下期预告:
“豆豆三部曲”究竟在讲什么?
欢迎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