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25640.html
王叔晖先生是中国杰出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连坛女将。她虽然终生未嫁,但却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描绘了《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白娘子传奇》、《生死牌》等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西厢记》可谓是王先生的代表作品。
《西厢记》彩页版 王叔晖绘画郭烽明刘毓敏编文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仕女图》年
“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婚姻法公布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把创作《西厢记》连环画的任务交给了王叔晖。但谁也不曾想到一年后问世的这部连环画,竟成了载入新中国美术史的佳作。专家评价这套16幅彩绘本的《西厢记》连环画特点是:人物形神生动,环境充满诗情画意,色彩典雅端丽,线条流畅刚劲。为画这组作品,王叔晖几乎投入了几十年画仕女画的全部经验,也投入了自己的丰富情感。10年之后,这部作品荣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的“绘画一等奖。”
《西厢记》白描版
年,王叔晖再次提笔,创作了幅本的白描连环画《西厢记》。如果说前一次画《西厢记》所要求的是超越古人,那么这一次创作的要求是超越自己。然而,“文革”时,这部作品被判为“毒草”,幅绘画原稿被销毁,唯存中国美术馆收藏的10幅。
年第一期《中国画报》将16幅本的工笔重彩连环画《西厢记》全部刊出,大受欢迎。
年第四届全国文代会期间,王叔晖接受刘硕仁代表邮票发行局的邀请,答应创作《西厢记》邮票。她考虑,虽然仍是画仕女画,但专为邮票而作还是第一次,计划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决定在次年年底之前完稿。
果然,王叔晖如期完成“惊艳”、“听琴”、“佳期”和“长亭”4幅邮票图稿。这4个场景在原来的16幅本连环画中都曾出现过,考虑到邮票的特点和局限,人物都尽量放大,占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同时舍去了次要人物和一些场景。
“听琴”彩页版和邮票版之比较
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一位音乐家曾向画家指出,16幅本《西厢记》中“听琴”一幅有个小小错误:张生弹琴右手用了食指拨弦,其实应该用中指。这一提醒,王叔晖在心里记了多年,终于在这次再创作中得以改正。
年2月21日,这套纪念邮票《西厢记》终于面世,这是年后国内发行的第一批以古典文学作品为题材的邮票之一,受到了邮迷和专家们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除了邮票和小型张,中国邮票总公司还发行了相关内容的首日封。
《箜篌图》年
一个月后,英国的《集邮周刊》以全套《西厢记》邮票作为该期的封面,5月号的英国《外国邮票》在封面显著位置刊登了“听琴”这枚邮票,并载文称赞《西厢记》整套邮票无论构图、色彩还是印刷,都是成功的。它不仅仅是邮票,也是精美的艺术品。一年之后,国内的“最佳邮票评选”将《西厢记》评为年最佳特种邮票。日本的集邮杂志将其评选为年中国最佳邮票。
年《西厢记》邮票发行这一年,王叔晖已71岁高龄,老人为这四幅作品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鲜为人知的是,王叔晖创作的四幅《西厢记》邮票画稿,仅获得每幅80元的稿酬。
《初遇》
相国病死蒲州城,母女扶柩回博陵,不料河桥传匪警,寄住蒲东僧寺中。
相国有女崔莺莺,聪明秀丽好貌容,带着红娘小侍女,游园无意逢张生。
《借厢》
洛阳书生张君瑞,才冠中原无匹配,游学路过普救寺,一见莺莺心如醉,
行去回眸似有情,面容更比桃花美,张生长揖拜老僧:请许借住西厢内。
《闹斋》
二月十五做道场,佛堂前面遇红娘,张生躬身忙施礼,自荐秀才本姓张。
说罢姓名说身世,二十三岁无妻房。红娘内心笑他痴,当面责他太狂妄。
《和诗》
花影铺地月光明,香案摆在小园中,莺莺烧上三炷香,重重心事说不清。
墙外谁吟咏月诗,红娘猜想是张生,莺莺依韵相唱和,一字一声诉衷情。
《匪惊》
河桥贼首孙飞虎,兵围普救擂战鼓,声言要抢崔莺莺,相国夫人求援助。
如有壮士退贼兵,可娶莺莺为新妇。张生致函杜将军,拜托和尚去投书。
《邀宴》
杜确号称白马将,金戈铁甲军威壮,大军一到重围解,满寺僧俗谢张郎。
笔扫贼兵五千人,美满婚姻已在望,相国夫人摆酒宴,红娘送帖到西厢。
《赖婚》
红娘扶出崔莺莺,满心以为好事成,不料夫人忽翻悔,改叫莺莺拜张兄。
张生一气离席去,满腔心事千斤重,酒宴不欢登时散,眼前喜事又成空。
《听琴》
月照西厢灯影暗,张生窗下抚瑶琴,弦音如泣更如诉,思慕心情海样深。
知音可解弦中语?眼前人如梦里人!墙外听琴默无语,莺莺张生心相印。
《听琴(局部)》
《传简》
听说张郎病西厢,莺莺心乱懒梳妆,痴情还须深情报,传简托赖小红娘。
笺上诗谜似良药,张生读罢心舒畅,解谜不瞒传书人,相约夜会跳花墙。
《赴约》
红娘守候角门边,张生越墙进花园,树影摇摇惊宿鸟,池边蛙鸣声中断。
莺莺背立湖山后,羞惭惶恐身微颤,唯恐夫人未入睡,又怕红娘嘴不严。
《赖简》
无奈装作负心人,故作严辞相责问:相国女儿不可欺,夜半跳墙是何心?
既读诗书该明礼,兄妹岂能结姻亲?张生不解莺莺意,满怀心事口难分。
《卧病(相思)》
辗转床榻病日深,难解莺莺是何心,良宵一刻值千金,何故冷语抢白人?
退得贼兵图永好,听琴和诗似知音,不该以怨将恩报,赖简教人费思寻。
《问病》
莺莺想来更悔恨,再烦红娘捎音信,医病不用丸和散,花笺题诗作媒人。
为报深情心已决,今夜即可见莺莺。张郎读罢愁眉解,十分疾病去九分。
《佳期》
依窗等候好难捱,她倒是来还不来?她若肯来早该到,她若不来更难猜。
听似风吹竹林动,红娘轻推门儿开,乍见情人心如醉,为何娇羞头不抬。
《拷红》
夜宿西厢到五更,欢郞吐露个中情。夫人拷问小红娘,是非曲直辩分明:
夫人出言又无信,治家有方是虚名,钟情男女西厢会,逆水不如顺水行!
《饯别(长亭)》
相国不招白衣郎,立逼张生赴考场,昨夜合欢今别离,点点清泪湿衣裳。
夫贵妻荣不可期,十里长亭秋风凉,泪眼望去霜林红,碧云天冷落叶黄。
王叔晖(.8-.7),字郁芬,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从小就酷爱画画,15岁时即经由其二姐夫的弟弟,著名的画家吴光宇介绍,加入了北平中国画学研究会。在中国画学研究会里,她受到了当时古物陈列所(即今故宫博物院的前身)的所长周养庵、京城女子师范大学的教授孙诵昭以及国画大家徐燕孙和吴光宇等的鉴评和教诲。
早期作品《劳动生产全家忙》
在这些人之中,王叔晖最重要的老师就是徐燕孙和吴光宇。徐燕孙是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红学家,其在人物造型和笔法的运用上,对王叔晖的影响非常大。吴光宇在画面的布局,以及色彩的处理等方面,对王叔晖有多方的教诲。
在中国画学研究会仅仅半年,即在全会师生画展评比中获优等奖。18岁提升为助教。解放前,以卖画为生,负担母、弟生活费用。解放后,参加人民出版委员会工作。后调人民美术出版社,负责连环画创作。年,创作连环画《西厢记》,获全国连环画一等奖。年,被选制成邮票,获全国最佳邮票作者奖。年,获莱比锡装帧设计奖。
她曾任全国妇联第三届执委、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
她天资聪慧,勤苦好学,画风尤受仇英、陈老莲的影响,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物造型储蓄中略加夸张,线描健劲有力,落墨洁净,设色明艳清雅,一扫明清以来的颓废画风,开一代新气象。
王叔晖学古不泥古,用她的话讲就是:“绕开道,走自己的路”。同时,她也没有拒绝西方的绘画经验,合理的吸收了比例、解剖、透视等创作技巧。尤其在整体价值取向上,她追求的是纯中国的古典式审美情趣,在“尽精微”的工笔重彩画中追求“致广大”的生动气韵。这使王叔晖成为当代工笔重彩画的一代宗师。
本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