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王者
-03-:53优质游戏领域创作者而《电软》方面,继续发挥着拥有《电电》所没有的优势,这便是对国际和国内业界的新闻评论。这一栏目的招牌作者主要有两位,一是在海外工作的叶展,二是在国内业界多年的叶伟,凭借这两人的学识和文笔,新闻评论成为《电软》独一无二的招牌菜,这也为后来《电软》推出《游戏批评》丛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由美年达饮料赞助的“中国电玩排行榜”,也在龙哥的主持下开始了运行。此外,随主刊附送《大墙读本》也成了杂志新的卖点,以至于《电电》从99年开始也不得不每期附送《漫园》别册来对抗。而另一方面,《电软》开始尝试其他门类流行书刊的运营,介绍热门服装服饰的《都市流行·酷》,分二册在98年春秋两季发行,在市场上成绩颇佳。
在持续强势的《电电》和逐渐恢复活力的《电软》两刊的竞争中,年就这样过去了,这一年总的来说是各擅胜场,大致都达到了目标,而随着99年的到来,更激烈的战争即将展开。98年底的时候,《电软》打出广告:一本综合动画、漫画、游戏内容的增刊《MAGIC地带》正在策划准备中!而主持编写这本书的人,是编辑SP,与当年“三栖人”栏目的作者Akira!这消息一放出,立刻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反响。Akira在96年King建立《电电》后,出于和King的交情一直在为《电电》撰稿,而在《电软》便极少发表作品,对《电软》的老读者来说,实在是一件憾事,而远去的“三栖人”栏目,更是令无数人怀念。所以,听到Akira主持的动漫专辑将要面世,无疑是会让读者们热切期待的。这时的《电电》,人事方面又有了一些变动:默文(卢斌)和驰骋(黄漩)先后来到编辑部就职;Fox离开了编辑团队,去经营自己的公司;King也将主要精力投注在自己的酒吧和俱乐部上面,在杂志这边参与的工作变少,日常事务基本由Blue来主持。Blue闻得《电软》要出版《MAGIC地带》,当即与股东商量决定,《电电》也要同时推出自己的动漫综合专辑!Blue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没来由地盲目跟风争夺市场,而是因为此时的《电电》编辑和作者群,做动漫题材的读物确实拥有不亚于Akira和SP的实力。虽然雪鹰这次作为作者站在了Akira一边,但《电电》这里的编辑中,绯雨和驰骋都对动漫有着很丰富的见识和深刻的了解,而作者当中也有桑桑、小孔、鸿鹄等在动漫圈很著名的人物。如果市场被对手抢先占领,而令这边的人没有能够充分发挥的机会,那是非常遗憾的。因此,做出决定之后,《电电》的《梦幻总动员》增刊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了。
事实证明Blue的决定是正确的,年3月《MAGIC地带》气势如鸿地推出时,《梦幻总动员》也几乎在同时上市,虽然《梦幻》这种明显对抗的做法遭到了一些非议,但有价值的内容还是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好评。两本书的销售成绩均获得了理想的效果。而可惜的是,完成了精彩绝伦的《MAGIC地带》之后,Akira便不再继续做书,之后《电软》推出的续集《三栖人》完全原封照搬海外的杂志内容,虽然也算是有看头,但生命力就远没有《MAGIC地带》那么强劲了。
《电电》方面对这一项目的处理方式则完全不同,在《梦幻总动员》大获成功后,步调丝毫没有变慢,半年内一鼓作气地推出了《梦幻总动员》的2和3,再之后更实现了《梦幻总动员》的期刊化。后来在国内动漫资讯杂志圈里名头响当当的编辑和撰稿人们当中,以绯雨和驰骋为首,鸿鹄、、Jedi、落落等许多人,都是先后在《梦幻》工作并成长起来的。回到主刊物的较量,《电软》在99年之后展开了全面攻势,带着莱因、彩火、七支剑等新编辑到位的热气,《游戏批评》和《菜鸟通》两本新刊同时登场,《批评》主要走业内评论路线,内容相对专业,《菜鸟通》则如其标题,以电玩入门知识为主。外界普遍的评论是《批评》很优秀而《菜鸟通》明显功利主义,但《电软》靠着这两本新书一本得名一本得利,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反观这个阶段的《电电》,却并没有大的什么新动作,只是人事方面默文离开编辑部,加盟另一本新生电玩刊物《新游戏同志》;以及稍后增加了以Laser(李灼)为首的新编辑Mars、星辰等人,出版的增刊也仍是《广场》和《指南》两个系列。不过,杂志本身的品质一直保持在不错的程度,加上与《电电》和《梦幻》连动的网站NewType的建立,并有Carl(王剑涛)和星儿等人组成的网络部进行主持与维护,一时也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此时已是年初,在《电软》和《电电》的对峙中,偶有如《新游戏同志》的同类杂志出现,基本也都是在北方办起来的,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但始终作为不大,《电软》和《电电》亦都没有太把那些对手放在心上。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从中国南方赫然杀出一匹黑马,震惊了整个电视游戏杂志圈,这就是《游戏机实用技术》。在之前的竞争中,《电软》和《电电》都采取过增加页码,提高纸张质量、增加彩色印刷等策略,但考虑到成本问题,每次提高得都比较有限。然而《游戏机》有头脑明晰的股东,在创刊伊始,便不惜成本地使用比前两者都要优秀的纸张和都要多的彩页,他们的攻略作者也都充满着可以和《电软》、《电电》创业之初的龙哥等人相比的热情与活力——真正用了心、投注了感情而写出来的东西,是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和共鸣的——这句话确实一点不假。《游戏机》杂志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短短几个月时间便让其北方的对手感受到强大的压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年中,龙哥进入前导时代一位好友的游戏公司就职,告别了为之效力了将近七年的电软,尽管“龙哥热线”这个栏目名在那之后一段时间仍然沿用,但却已物是人非。次年,SP离职,与软体动物一起组建公司,同时合作办起玩具模型杂志《玩具新时代》。至此,初代《电软》编辑除主编外全部离任。
如果说《电软》的人员更替还算是新老交接的正常规律的话,《电电》方面的人事变动,则可以说是江河日下走向萧条的写照。从99年末,King从《电电》阵容中淡出,以及驰骋与鸿鹄离开《电电》系统的编辑和作者群,自立门户办起动漫杂志《新干线》开始,年春天,绯雨留学加拿大深造,夏天网络部撤消,Carl离开,秋天时ET、Mars离职,次年更发生了以Dragon、Laser为首的电玩资讯部全体叛离,前往南方《电脑商情报》集团创建新杂志《游戏日》的事件…… 这一系列的状况发生的直接原因都可以归结在一个人身上,这便是前文提到King最初组建《电电》时的那位书商股东,在《电电》最初的四年间,他并没有对编辑部的管理和杂志的运作方向做什么干预,作为股东和编辑们相安无事,一切都还算好。但到了后来,小商人眼光的局限性开始作祟,他开始对编辑日常工作和杂志经营比手划脚,甚至对每个编辑的私人事务也开始横加干涉,给作者的稿费发不出和编辑工资拖欠成了家常便饭……尽管有Blue作为总经理,在这样的股东和编辑中间缓冲协调,终究也如同杯水车薪般无济于事。到了后期,积怨之深的程度,从几乎每一位从《电电》系统离开的编辑都无不大骂“小农意识”这一点便可明证。 大厦将倾,一木难扶,失去了人才和活力的《电电》与《梦幻》,业绩不断下滑。勉力支持到年春天,终于Blue也被迫离开了杂志社,而直到这时,大股东犹自抱怨“是Blue的方针错误,才会留不住读者,也留不住编辑”,他全面招聘了一批新人编辑,希望这样可以再创造一次辉煌…… 无论如何,《电电》的时代结束了,King和Blue创造的传说完结了。
而如今的《电软》,却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示了其终究是龙头老大的实力。刘文雨主编瞄准来自南方的对手,不动声色地展开了布置……年初,特工黄回到了北京《电软》杂志社,主持开办《电玩新势力》电玩主题光碟杂志。实际上比起《电电》由Angel负责制作的光盘专辑《电子游戏一点通》系列,与《游戏机》杂志附赠的光碟,《电软》在这上面动手是最晚的,但特工黄充满自信,并且确实地做到了后来居上。年末,Akira回到了北京《电软》杂志社,主持开办《动感新势力》动漫主题光碟杂志。 年,《游戏机实用技术》与《电子游戏软件》展开激烈的战争。从1月号起《实用技术》降价并继续附送光盘、《电软》降价增加页码并附送《电玩新势力》……
历史,仍然在继续……然而,我们的青春却不在了。我的青春中有你真好,《GAME集中营》,《电子游戏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