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很多人看到这几句诗,一下子就爱上了,都希望能回到那个慢悠悠,欲望很少,感情很真的年代。如今沟通太快捷,却很难静下心来写一封信。如今信息大爆炸,很多热点热搜持续不了24小时。想静下来,慢下来的人,他们读书写字、种花养草、烧陶制器,让双手从手机和键盘上脱离出来,从繁杂的事情中解脱出来,只专心专注做一件事。《平淡如泥,静默如谜》的作者郭子鹰,就是反省自己变得“面目可憎”之后,和太太一起选中做陶。“一周一次,一年为限;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器;自己设计,自己动手;顺应天时,顺应内心。”器物上的签名叫“顺时”,古朴又纯真。立春之器是什么样的呢?很多地方都有立春吃春卷的习俗,让这种用面皮包裹着春天味道的蔬菜,把能量、营养和天地灵气一起输进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身体,驱走春困,提神醒脑。郭子鹰夫妇为立春的春卷设计制作了一只初生人世间的俎板盘。它是高脚长方盘,脚的部分用葫芦和海棠口这两种中国味道十足的辨识符号,做了简单的镂空花窗口装饰,长方盘棱角分明,四角微翘,有一种生长感,与立春的生机勃勃相呼应。郭子鹰是自由摄影师、旅行作家。著有旅行图文集《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旅行小说《再见,大马士革》,旅行摄影书《只为这一刻》等。“前半生尽量游历,后半生有所创造”,曾经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他决定做一些必须亲力亲为、动手走心的事儿,将自己归隐到一门踏实的手艺里面。与二十四节对应的器物,既有为不同季节的蔬果制作的盛器,比如装春卷的俎板盘,夏天的凉面盆、西瓜盘,秋天的蜂蜜罐,冬天装饺子的八方盘;也有为丰富生活、疗愈心灵制作的器具,比如煮茶炉、大盖碗、温酒壶、暖手杯、笔洗、荷花盆等,顿时为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众所周知,陶艺是一门功夫比较深的技艺。像那种陶艺DIY的艺术馆,在老师的指导下,随便做个盆啊罐的,还是很简单的,带回家也很有成就感。但是要真正制作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陶器,那就很不容易了。郭子鹰的五年陶艺之旅,经过了各种尝试、摸索,也经常会推倒重来。但是当这些器具经过一次次的修改、制作,最终烧制成型,那种感觉也是非常美妙的。《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记录了作者制作二十四节器的过程及感悟,把每个节气的天时、器物设计想法、制作中的故事、生活感悟娓娓道来,仿佛就是一个故人在和你不疾不徐地聊天。作者自己也是摄影师,所以每幅器具的彩页配图非常精美,带着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多想自己也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器具,但是看了书之后,觉得太难了,还是看书养花这种低门槛的更适合我。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丢开手机,专注某一件事,浮躁的心就能慢慢平静。让我们一起来享受顺应天时的生活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