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书籍蒙尘手机当道,拿什么拯救内

1.

当初,一直陪着我的有两样事物。这两样事物,一是《读者》,一是收音机。在那个没有网络、信息匮乏的山沟里,这两样东西满足了一个年轻人眼睛和耳朵的精神追求。

《读者》杂志是我最早接触到的杂志类书籍,一旦拥有,便难以割舍,收入不高,但期期必买。每每买到新的一期,首先就是打开书页闻味道——油墨的味道真的很好闻;这并不是一种特别的仪式,那时也没有仪式感这一时髦说法,只是一种个人喜好,或者说是癖好吧。接下来就是细品,而我的阅读顺序是,先看彩页,从封面到扉页,再从中间彩页到封底,然后再按顺序阅读文章内容。

2.

现在想来,有这样的习惯主要还是因为身处偏僻、闭塞的乡村,内心对外界有一种向往。而当时是没有互联网的,也是没有光纤电视的,这种对外界的向往就只能靠在五彩缤纷的杂志彩页中满足,彩页里有秀美的山川、精致的工艺品、精美的字画,当然也有广告,但广告都是那么缤纷大气。

后来,我最终狠下心花了近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台德声牌收音机,这是我上班以来买的第一件“贵重”物品,也是除了《读者》外能让我最快了解世界的媒介。

3.

白天,有空的时候,我就靠窗坐着,一边做事,一边听收音。因为年轻的缘故,最喜欢听的频道还是音乐频道,每天上午整点都有听众点歌。那优美的歌声就这样弥漫在小小的房间,和斜射进来的阳光混合在一起,带给人浓浓的暖意。

音乐给我营造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让思绪游走于古今,可以使人忘却烦恼,让颓废的身体充满能量。

4.

晚上,听着一片蛙声或是点滴雨声,阅读《读者》就成了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阅读她的过程就是正能量一点点积攒的过程。为什么不说这是知识的积累,因为我觉得《读者》首要不是要教授知识,或者说她不是要一次性把大量的知识传播给读者,她更注重道德、品行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读者》无言,却让人如沐春风。她伴我度过了那段孤寂的日子,让每一个无聊的夜晚变得让人期待。

5.

有时,听完一首拨动心弦的歌曲,看完一篇感人的文章,才发觉早已泪眼朦胧。或许,那时的眼就是因常流泪水才会比较清明吧。而现在,广播和电视频道太多,我不知道该听哪一个,该看哪一个。

书籍蒙尘,手机当道。我天真地以为可以借助现代化的设备可以看到更多新闻,可以学到更多知识,但是,我发现大多时候我们花费了一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到后来也许就只记得哪里哪里发生了车祸,哪位哪位大腕爆出丑闻,再或许就是学会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心灵鸡汤”。

所以,某些场合我们多了无趣的谈资,但眼睛的清明,是难再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5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