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的中国艺术史还可以这样读

一直觉得艺术离我挺遥远的,既不会画画,也不会写字,去参观一座座博物馆,感觉别人看的都是艺术,而我看的却是热闹。

直到我读到意公子的这本《大话中国艺术史》,特别有一种冲动,想重新去学书法、学画画。

因为中国艺术史是那么的有趣、富有魅力,看了让人欲罢不能。

01将中国艺术数千年的历史,看作一个完整的人

如果将中国艺术数千年的艺术史,看做一个整体,会发现它与人的一生是非常的相似。

我们从原始时期开始,可以看作是中国艺术的“婴儿期”,好奇与恐惧并存。

一开始,都是为了生存,渐渐发现了泥土可以烧成陶器,慢慢地又有了装饰,开始了对美的追求。

青铜时代被称为“儿童时期”,它有了肌肉,开始探索更大的世界。人们利用青铜烹制食物,制造钟成为了乐器,还有了青铜文化。

到了秦汉时期,进入了“青春期”,出现了第一次成熟和懵懂。秦始皇陵兵马俑和西汉长沙马王堆辛追墓,向我们展示了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想象他们死后的世界的。

隋唐时期为中国艺术的壮年期;五代及宋朝艺术,称为“不惑之年”;明清艺术展现了中国艺术的“暮年”。

整本书就像一串精美的项链,而里面的名人轶事则像一粒粒晶莹的珍珠,串出了这美好的艺术史。

02以现代的眼光看待艺术史,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过去我们总认为,历史是冷冰冰的、没有生气的、枯燥的,只能从文物、字画和遗迹中才能看出一二来。

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活力、没有温度,看完什么都没有留下。

意公子笔下的中国艺术,《洛神赋图》就是一部爱情电影,来源于七步成诗的曹植写的一篇叫《洛神赋》的文章,后来画家顾恺之就将这段故事画了出来。

宋徽宗是一个成为皇帝的艺术家,他对中国艺术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他的政治贡献。

艺术《六君子图》的作者倪瓒原来有洁癖,已经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步。

史上第一部《碟中谍》竟然是《韩熙载夜宴图》,是画家顾闳中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给南唐皇帝李煜画的,目的是向皇帝禀报一位官员的生活情况。

唐伯虎并不是风流才子,是被历史误读了。

这一幅幅画、一段段故事,仿佛都有了生命,有了色彩,在我们的面前鲜活起来,看着看着,人物都好像灵动起来,就像在看一部电影。

0精美的图画和设计,让这本书有了更高的价值

整本书下来,彩页图占了很大一部分,更别说还有许多拉页,把那些只有在故宫博物院或国家博物院才能看到的珍藏图画,按照一定比例复制了下来,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里面讲述了45位艺术名家的故事,如王羲之、阎立本、李白、唐伯虎等等。

还有件艺术珍品的高清图片,如陶鹰鼎、曾侯乙编钟、秦陵兵马俑·

长达年的艺术历程,都汇集在这本书里。

让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拥有和看得懂的艺术书籍,数它就没错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