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的价格一般是多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4699.html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艺考升学的刺激,选秀类节目的风靡,家长在孩子艺术特长上的投入越来越多,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社会风气的影响,更是让家长有种不学就输在起跑线的错觉。当然随着家长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认知水平不断提升,80后的家长们也逐渐认识并认可特长培训之于孩子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性。根据之前发布的数据来看,艺术特长培训行业的市场规模在千亿体量以上。
虽然市场蛋糕很大,但是行业的良莠不齐也是有目共睹的。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当下,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的思维来寻求经营突围,是摆在很多机构面前的难题。笔者根据自己的行业经历,总结企业品牌经营的案例研究,结合艺术培训行业的特殊性,从艺术培养行业的“仪式感”着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接下来将以系列文章的形式不断呈现。
作者接受媒体采访艺术培训机构经营中的仪式感
什么是仪式感?仪式感是空间、时间、场景和人等要素摩擦产生的反应,是一种基于心理认知的现实呈现。通俗点来讲,晚上不睡觉,平时叫熬夜,元旦那天叫跨年。
举个例子,很多学校都有文化墙,上面贴满了孩子们的照片,这不是仪式感,把照片做成海报贴到墙上,做成易拉宝摆放在那里,或者把海报送给家长,家长贴到家里,这就是仪式感。
再比如,一些做声乐培训的,录制一个孩子上课的视频发给家长不是仪式感,做成光盘就是仪式感,到录音棚里录制就是仪式感,上传到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就是仪式感。不要以为光盘过时了,从仪式感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和载体。
而这些仪式感一旦通过家长借助一定的场景呈现出来,就是给学校无形而有力的宣传。
而所有的这些,都是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福祉,也正是科技的进步让这些在投入上都很小,比如在二三四线城市,进一次录音棚,一个小时也就是块钱左右,做一张海报也就是几元钱,刻制一张光盘也就是几元钱左右。投入很小,一旦有了仪式感,家长的反应就天壤之别。
比如笔者一个朋友做户外拓展,价格一直收不上来,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我就给他提出,花几千元买一台摄像机,每次户外活动扛上,摄像机越显眼越好,然后将每次的活动刻成光盘,保证每个孩子都有镜头就行了,活动结束后收取少量费用给家长。这样,不但收费增加了,又额外增加了一项额外收入。
笔者还有一个朋友做传统文化及相关的器乐培训,一次聚会时,说起怎样扩大学校影响力,笔者就提出让他办成童礼,也就是古代孩子12岁时举行的一个仪式。在这个活动中,有一个环节需要家长给孩子开锁,寓意孩子长大了,所以家长得参加,为了扩大影响力,全社会招募,已有学员不需报名可以直接参加,这样就起到了宣传的效果,现场又融入孩子古筝表演,书法表演等,由于在这个地方还是第一次举办传统的成童礼,当地媒体还义务的为他们宣传,而活动的成本就需要一件汉服,网上25元钱一件买回。已报名的孩子送一件衣服,未报名的50元买一件衣服可以免费参加。现场又是记者,又是长枪短炮,学生在仪式感中很投入,很多人和家长相拥而泣,一场活动下来,家长对机构也有了很好的品牌形象。如果把这些场景记录下来送给家长,对孩子成长历程中如此有意义的一件事,家长肯定会珍藏的,而且家里来人就会播放。这就是无形中的有力宣传。
这两个案例,都是利用了仪式感的场景设置。有了仪式感,参与的人的重视程度就有了。
此外,做艺术培训的机构,一定要有一首自己的歌曲,这首歌曲既是品牌宣传又可以辅助招生、服务,也可以利用这个和家长建立很好的黏性。比如,找人写一首品牌歌曲,招生的时候就可以宣传,只要前多少名报名的都可以参加歌曲的录制和MV的拍摄,同时赠送一个录制的光盘。一个MV下来可以拍摄多少孩子。每次招生歌曲就重新录制一次,MV就重新拍摄一次。
这些能够记录孩子成长瞬间的东西,家长都是视为珍宝的。
有人会问,那这要花多少钱啊。没多少钱,写首歌曲几千元不等,拍摄找找当地婚庆圈子的朋友,基本上整体下来也就是几千元钱。记住,这是投资,有回报的,不是纯粹的消费,而且是可以循环使用。
艺术特长培训机构还有一个门槛很低的形式就是办学校的报刊,其实所谓报刊就是大一点的宣传彩页,具体操作上差不多,但是实际感觉差别很大。找书法不错的朋友写个报刊名字,然后就可以每月出个一期两期,既宣传了学校品牌,又可以辅助招生和管理。每期评选各种奖项,把孩子的照片放上去,奖项设置就太多了,学习好的有优秀奖,基础差的有潜力奖,听话的有听话奖,不听话的有活泼奖。这样的报纸,家长是不会扔的,走到那里展示到哪里,他在展示也在给你宣传。
仪式感的更高级的应用就是演唱会,做声乐培训的可以做;还有演奏会,做古筝、钢琴等培训的可以做;还有假面舞会,做舞蹈培训的可以做。而最大的投入就是场地,切记在自己的校区会议室举办,再大的会议室都不要用,一定要在酒店租一个场地。这就是仪式感。在自己学校办,再大的场地也像开会,调不起孩子和家长的参与热情。
跨年演唱会我们也可以做,观众不用担心,家长和家长的朋友,不需要太大的场地,不需要大多的观众,重要的是仪式感的营造。
而在很多地方,租一个场地用一晚上,一两千元足够了。场地布置更花不了什么钱,无非就是买点吃的,就当维护老客户了,这点投入绝对值得。
还有一个仪式感就是比赛。比如,教舞蹈的,每期学院选出前十名给她们录制视频,上传到网上,录制成光盘,参加年会单独上节目,这些都是仪式感。或者每期学生做一次学校形象代言人的评选,这种仪式感大家都明白,明星代言嘛。笔者以前在培训机构做校长时,每年暑假学生有一次旅游奖励,条件是每个班里前五名,学校包车出去,其他费用自理,孩子们都为了这个努力,为什么?荣誉感,仪式感。
仪式感的另一种高级形式是给孩子一个著作权。比如,设定一个标准用一些孩子的名字命名教室名字,给第一名的孩子定制一个歌曲,给前十名的孩子编排一个舞蹈,做一个小小的纪录片。笔者一个朋友在郑州开了一个声乐和乐器的培训机构,投资很大,收费很高,最开始招生的时候我建议家长一次性报名达到一定金额,或者累计达到一定金额,就给孩子专门写一首歌,既给孩子署名权,又给孩子演唱权,那这首歌就伴随这个孩子一辈子了。
还有一种仪式感就是书画培训机构做书画展,租个酒店场地,门口彩虹门气柱全部架上,家长不在朋友圈给你疯狂宣传才怪。还是那句话,有家长在不担心没观众,家长需要的是孩子的展示方式的多元化,立体化、可视化。
毕竟,炫耀孩子这件事是人的本能,不会厌烦还容易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