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地婚俗改革彩礼不超6万不要车不

菏泽市郓城县民政局聚焦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着力整治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大力倡树新事新办、婚事简办的文明节俭新风尚,在推广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上取得了新进步,在压减彩礼金额上取得了新突破,省级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激发“三种力量”,筑牢婚俗改革“压舱石”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部门联动增加凝聚力。成立了郓城县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县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郓城县移风易俗工作有关县直部门职责分工方案》等相关文件,把婚俗改革工作列入乡镇街道“一把手”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三级联动共同抓”的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县婚俗改革试点工作。33个部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宣传、妇联、法院等部门联合组织宣传倡导、婚姻家庭辅导、集体婚礼等多种活动,凝聚起推动婚俗改革的强大合力。

二是聚焦乡贤劝导,村规民约彰显生命力。全县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红白理事会全覆盖,结合村(居)实际将“彩礼不超过6万元”“不建高楼、不要车、不要房”“不请乐队”等喜事新办简办内容明确写入村规民约并全部上墙公示,向群众宣传,接受社会广泛监督。设置“文明实践银行”,根据红事操办规模、待客范围、席面标准和礼金数额等进行相应积分,年底统一核算,核算结果作为评选“文明家庭”、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的重要依据,同时张贴“红黑榜”于村务公开栏,积分较低的由乡贤进行劝导批评,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突出宣传引导,氛围浓厚极具感染力。制订印发《关于以婚姻登记颁证仪式代替婚礼婚宴仪式的倡议书》,通过三微一端、“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充分利用“七夕”、情人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在公园广场、大型商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宣传喜事新办、婚事简办,累计发放宣传彩页余份。积极举办《民法典》《倡导新型婚礼仪式创建幸福和谐婚姻》等宣讲活动,充分挖掘“中国曲艺之乡”文化底蕴,通过曲艺、戏剧、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展示婚俗新风尚,切实提升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知晓率、支持率。其中《彩礼那点事》等微电影在网上广为传播,《美女择婿》荣获第十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曲艺类二等奖。

探索“两种模式”,点燃婚俗改革“助推器”

一是创新实施“颁证仪式代替婚礼婚宴仪式”工作模式。升级改造颁证大厅,精心设计推出集体颁证、特邀颁证人颁证等特色颁证仪式,用颁证仪式来代替婚礼婚宴仪式,营造了格调高雅、内涵丰富、文明节俭的婚俗礼仪氛围。同时大力提倡旅婚、裸婚和素婚等文明简洁的结婚方式,转变结婚典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攀比陋俗。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新型颁证仪式余对,节省资金余万元,“简朴办婚礼、无债一身轻”的共识逐步形成,“勤劳致富、共同创业”的氛围日趋浓厚。

二是大力推行“一乡一婚介、一村一红娘”工作模式。制定下发了《关于成立乡镇街区婚介协会的实施意见》《关于在全县推行村社区妇女专职主任兼任义务红娘倡树文明婚嫁新风的实施方案》,每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婚介协会,每个村(社区)妇女专职主任兼任义务红娘,不断健全“一乡一婚介、一村(社区)一红娘”服务网络,同时加强了对传统职业媒人的管理培训。县文明办、民政局指导各乡镇街道建立了“义务红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6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