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www.wzqsyl.com/m/
你和孩子们一起读过《逃家小兔》吗?有没有来一场快乐的游戏?
《逃家小兔》出版于年,是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经典作品之一,故事通过淘气的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对话,展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捉迷藏”游戏。故事背后也寓意着调皮的不断逃走的孩子只是在反复和妈妈确认“被看见、被关怀、被爱”,从而获得成长所需的来自于父母的安全感。整本书黑白画面和彩色画面交错出现,温馨而浪漫。这本书也可以也可以引导家长更了解孩子,有时候看起来调皮捣蛋的行为背后,是孩子无法言语表达的某些诉求。
分享我的方案设计和现场记录如下:
方案设计:(亲子共读对象为3名3-6岁孩子及其家长)
由《晚安,月亮》引出《逃家小兔》(已经确定小朋友听过《晚安月亮》)
根据孩子的反应调整读故事的节奏,可适当加入互动。比如在画面里找“小兔子呢?在哪里呀?”耐心等待孩子观察画面并回应。
故事结束后问“如果你是小兔子,你会变成什么,或者躲到哪里和妈妈捉迷藏呀?”主讲人根据小朋友的答案来回应。示范一两次后,交给家长回应。
活动选在某小区的户外游乐场,可以来一个现场版的“捉迷藏”游戏。准备一些道具:比如手偶,头套,公仔玩具,公主的魔法棒,也可以引导利用大自然的植物等等。
现场记录:
户外帐篷里的亲子阅读故事开始前我首先问小朋友:“你们都听过《晚安月亮》的故事对不对?它的作者名字是玛格丽特·怀兹·布朗,这个《逃家小兔》也是她写的哦。你们看,封面上有什么呀?”互动后翻到作者页时,小朋友问:“这是谁呀?”我告诉他们这是作者的画像,然后小朋友对介绍作者的文字很感兴趣,并要求读出来,(五岁左右的小朋友开始萌发对文字的兴趣)读的过程中发现小朋友有点走神,就选择性读完,直接进入故事。
故事讲到小兔子变成花,妈妈变成园丁时,停下来找小兔子:“小兔子呢?”接下来小朋友会有意识去找画面的小兔子和妈妈,在小兔子变成空中飞人时误以为兔妈妈是小兔子,并很快意识到搞错了。我保持沉默让孩子自己确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读到小兔子变成小男孩跑回家,妈妈抱住他的彩页时,其中一个小女孩马上指着画面说:“晚安,月亮”“还有这幅画,跨过月亮的母牛”。
整个故事读完后,问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兔子,你想变成什么逃走呀?”于是有了以下精彩的后续——
“妈妈,我想逃出去”“如果你逃出去,妈妈就把你抓回来,因为你是我的小宝贝呀”
“我跑啦,我变成一个拱桥”“如果你变成拱桥,妈妈就变成在桥上走的人。嘀咚嘀咚……就在我的脚边啦”
“那我就变成一只鳄鱼,你会怎么办?”“你变成一只鳄鱼,那我就变成鳄鱼妈妈”(现场有一个鳄鱼公仔)
“那我变成一只树熊,爬到那棵树上去”“变成树熊这个难度高呀,妈妈可爬不上去,怎么办呢?那我变成一罐蜂蜜,树熊最喜欢吃蜂蜜啦”
“如果我变成一个高高的屋顶”“如果你变成一个屋顶,妈妈就变成一只小猫,爬到屋顶上”
“如果我变成一架钢琴”“那妈妈就变成弹钢琴的人”
“如果我变成大风,吹得呼呼呼”“那妈妈就变成一棵大树,把风给挡住啦”……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如果你也热爱绘本阅读,不妨也来一场创意满满的对话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