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啊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只过必要生活》[日]匠久著
因囤积而造成的房间杂乱,只采用整理的方式是没有办法彻底解决问题的,整洁只是暂时的,你会发现过不了多久生活的环境还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市面上大多数教人如何整理和收纳技巧的书籍大多数都是女性写的,而这本书是从一名男性作者的角度去谈如何做断舍离。帮助大家探寻让日常生活变得简洁舒适的办法。
书中提及的“必要生活”,简单说就是“多一样累赘,少一样又不够”的状态。本书的目的并非设置固定模式,让大家都按照这个模式来生活,而是帮助大家制定一个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的标准,并依照此标准来努力,达到符合自己的“必要状态”即可。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市面上有许许多多整理收纳题材的指导书籍,但是真正能做到将办公桌收拾整齐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很多人对自己家的整洁程度也不甚满意。既然有那么多指导用书,为什么还是做不到让自己满意呢?原因固然有很多,不过从根本上讲就是,那些书本上的指导意见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人们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差别之大超出想象。即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一家人,生活方式也可能大相径庭,有时这还会成为吵架的原因。
生活方式这个说法比较文艺。用通俗的话说,生活方式就是房间打扫到什么程度、多长时间打扫一次、兴趣爱好是什么、比起小房子来是否更喜欢大房子等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整理也同样需要考虑跟自己生活方式相匹配的方法。强行套用他人的方法,只会给自己带来各种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制定一个让自己感觉舒适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将生活精简至必要状态。
一旦按照必要状态的标准来操作,无论拥有物品过多还是过少,都能很快调整回必要状态。这样解释想必读者能够明白。只要制定并遵循必要标准,就能达到最自然最理想的状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工作场合:
工作的时候试一试将桌面上的物品随身携带,每天早晨到了公司,把背包里除了伞以外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因为那些都是用得上的。下班时把它们全部收进背包,到家后再全部拿出来。这样家里也有了与公司相同的办公环境(当然在家里就不仅限于工作了)。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发现哪些东西是用不上的,用不上的东西不必每天带在身上。这些不用随身携带的东西使用频率一定很低,那么可以放在别的地方保管,或者直接处理掉。不仅避免了重复购买物品的不必要开支,也能减轻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甚至还可以避免丢三落四,想治愈工作上的拖延症,保持桌面整洁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部分资料保存一年就可以处理掉了。确实有一些保存数年的资料还能用得上,更多的则是没有什么保存价值的。花费人力物力去保存那些资料,无形中增加了各项成本。假如这些资料的重要性真的很大的话,也应该保存在专门的地方,而不是放在个人手里。保存新资料的时候,将其他资料也一并过一遍,确定一个量,超过这个量的资料就毫不犹豫地丢掉。这样一来,就固定出了一个空间专门管理近期的资料,即使不去刻意整理,资料也不会越来越多。
书籍的囤积其实也是比较令人头疼的事情,作者建议大量使用电子图书,减少纸质图书的储存,短期出差与其用拉杆箱,作者建议不如使用大手提袋,不仅轻便而且可以更少的精简行李。
日常生活:
盥洗室只放每日必用物品,使用频率不到一日一次的东西全部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降低打扫难度的诀窍就在于减少在外摆放的物品。降低打扫难度的诀窍就在于减少在外摆放的物品,不仅看起来令人心情舒畅,每天的卫生间清洁也不会变成负担。每次洗澡时,看着被精心收拾过的浴室,心情也会变得好起来。
对于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物品,要经常思考它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抱着这一朴素的想法,不断地调整生活必需品的规则,就会发现很多日常用品并不是必须的,也是可以被别的东西兼顾替代功能。
拥有好多鞋子应该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但是长时间不穿,鞋子也会变旧发霉呀!而且往往因为选择太多,结果却是一直只穿同一双鞋子。所以将鞋子的数量缩减,只保留常穿的鞋子。
将衬衣和裤子整整齐齐地叠好并且按顺序放好,先穿最靠外的衣服,穿完洗过的衣服放在最里面,这样一个季节中所有的衣服都会穿到。这也是LILO原则的活用。衬衣材质分薄厚,根据季节轮换即可。虽然数量不多,一旦轮换起来,每件衣服都被赋予了久违的新鲜感。轮换时遇到不喜欢的衣服直接就处理了。虽然衣服的数量很多,但如果中意的衣服不多的话,结果就是一直穿同一件衣服。即使衣服不多,但如果每件都是自己中意的款式和材质,穿起来人的心情就会变好。看到神采奕奕的你,周围的人也会开心。再者,将衬衣和裤子强制轮换,自己还可以尝试新的搭配,也许会发现自己的另外一面哦!
仅仅为了极其偶尔的方便就大量囤货,最后囤积的东西几乎都会变成垃圾。为了蚊子腿般的优惠而进行批量采购,原因无外乎“总有一天会用到,趁着便宜多备一些”。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其实很不划算。批量采购的坏处和降价处理时疯狂采购是一个道理。无论多便宜,不是真的需要,或者买了之后用不完的东西坚决不买。只有购买必需品才称得上划算,否则都是浪费。超市降价销售的目的不是为了让顾客受益,而是通过降价让顾客感觉便宜,购入大量不必要的商品。商品当然不是真的便宜,而是让顾客感觉便宜。这条规则不仅适用于食品,所有的甩卖、量贩式促销都适用。
开车外出的时候,车里面准备着各种各样的东西确实很方便。但是,其实大部分的东西根本一次都没有用过,而且在太阳的灼晒下慢慢地风化坏掉了。除此之外,纸巾放在车里也容易产生干燥的纸屑灰尘。不知什么地方来的玩偶纪念品在中控台上放久了,慢慢也变得脏兮兮的,而且还会影响驾驶安全。让车子保持着原车的状态,这样每次开车的时候就都能感受到第一次看宣传彩页时心动的感觉了!
自己买的纪念品是偶尔看见就能回忆起过去的旧物,别人送的纪念品是代表着朋友心意的旧物,毕业证书和各种彩纸是承载着人生各个阶段个人价值的旧物。但是,这种旧物只能代表人生一个阶段,随着这个阶段的完结,这些旧物已经完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用单反相机给旧物拍照留念,然后怀着感恩之心把它们处理掉。把照片存在电脑里,并设置成屏保图片。一旦工作累了停下来休息,电脑也会进入待机状态,过去旧物的照片就会一幅一幅如幻灯片般在电脑屏幕上播放,每当看到这些东西,就能想起过去快乐的点点滴滴。体验这种幸福的感觉不一定非要见到实体不可,通过照片一样能感受到。
信息:
虽然我们的手机上装了不少APP,但是常用的总是那几个,其余的往往成了摆设。手机APP数量要控制在一个画面以内。用不上的APP直接卸载,以后万一用得上,随时下载就是了。把手机功能锁定在常用的几项上是可行的,潜意识里的压力也会随之减轻。道理其实很简单,清除潜意识里的压力,让日常生活变得轻松,这就是必要生活的真谛!
现在如果对获取的信息不加以筛选,很容易被浩瀚如海的信息淹没。一天24小时,信息的输入、输出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完全被信息包围。信息供给源丝毫不给我们喘息的时间,将疑似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源源不断地推送给我们。要学会“能动地收集信息”。从相反的角度讲,就是不轻易接收对方提供的信息,有选择的主动去看而不是被动的看接收到的消息。无论内容还是方式,人们与网络的接触多种多样,不得不注意的一点就是免费获取的信息大多泛泛,未必有太大价值。而需要付费购买的信息就不同了,即使用很低的价格就可以买到的信息,也是专人用心发布的。为有价值的信息支付相应的费用,这个观点即使在免费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也是相当必要的。社交网站不想用则不用,一旦停用,很快就能知晓它到底适不适合你。停用后感觉“无债一身轻”,那么恭喜你,停用得正是时候。
如果你的生活达到了必要状态,那整理工作也会变得很轻松。整理并不是以达到满意为目的,而是以达到一个状态、一个目标、一个标杆为终点的。所以,只要达到了这个目标,就是成功的整理。想必,每个人都不希望每天抬眼就看见布满水垢的脸盆,而是希望洗脸台干干净净,水龙头闪闪发光;每个人都不希望每天生活的屋子脏乱差,而是希望屋子干净整齐,地面熠熠生辉;每个人都不希望家里浴室的排水口脏得生出霉菌,而是希望浴室清爽干净,看上去心情舒畅。
对于物品要保持这样的状态:拥有它们绝对不会错。它们能满足我的所有需求,有了它们我就无需其他的同类物品了。物品的种类少了,当然就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了。虽然没有选择是一项缺憾,但是这样就没有其他劣品来干扰头等品了。因为总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区分的时候会很辛苦。但是如果只有一件头等品的话,那就不存在疑惑了。
哪怕喜欢的东西并不是唯一的,道理也是如此。如果非要说什么是最好的,那就是,哪怕闭着眼都能一下就挑出来的东西。另外,这些东西肯定要很适合自己。我们对待周围的物品也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有多少钱,有多大的地方,我们还是应该只保留最优的头等品。如果周围都是劣品的话,那头等品也会受到影响。具体来讲,因为有劣品的存在,那你花费在头等品上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维护程度、细心程度就会下降。物品是否为头等品并不是仅仅靠价格来判断的。是否为头品的判断标准应该看是不是自己十分喜欢的东西。一件物品的价值不仅仅是看商家的价签,还要看其本身。气场不和的话,哪怕是精品店花大价钱买来的衣服,也只能成为一个二流的东西。换言之,只要是自己觉得最好的,哪怕很便宜,也可以称之为头等品。
认为东西多就是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时代是以质取胜的。所以,购物之前还请认真考虑一下!与收纳术带来的安逸相比,必要状态下的生活大多数情况下带来的感受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不管什么事情,追求杂乱无章的便利式“加法”是简单的,但是要通过“减法”来追求便利却是相当需要动脑筋的。
世间的设计都越来越简约。回顾下以前的家电,功能很丰富,但是设计却乱七八糟。随着时代变迁,同样功能的家电外观设计越来越简单。浮于表面的东西减少,而又不能损害使用的体验感,可想而知,设计师们所付出的努力有多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