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30的我,在哈勃30年之际,有话想说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s://m.sohu.com/a/110057289_119104

年4月24日,哈勃天文望远镜迎来了30岁的生日。这风雨兼程的30年,是哈勃满载收获和荣誉的30年,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宇宙,纪录片《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观》记录了哈勃的伟大历史和它令人惊叹的发现。

而我,在几周前,也迎来了自己34岁的生日。与许多80后、90后一样,这30年中,很多难忘的人和事,塑造并且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其中,深藏着旧时的回忆,曾经的梦想。

轨道上的哈勃望远镜

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那是一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每当被问到长大后的志向,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科学家”,相信这个那个年代很多孩子的答案。

年,哈勃望远镜成功发射。那时,我尚在幼儿园,无从知晓地球另一端发生的事,平日里喜欢变形金刚和圣斗士星矢。直到一天,幼儿园的同学,用电池电线,做出了能控制电灯明灭的电路。这应该是我第一次接触科学,印象非常深刻。我这个同学,后来考进清华大学数学系,最后拿到了牛津大学金融数学博士学位。这是一个现实版“别人家小孩”的故事。

年,哈勃进行了第一次维护,解决了之前拍照模糊的问题。这年,我进入了小学,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其中绿色的“自然.环境”一册是我的最爱。课余时间,我不断翻看,临摹彩页中太阳系九大行星示意图(当年,冥王星还是九大行星之一,年被除名,定义为矮行星)。这套书带我领略了洪荒宇宙,有趣动植物,神奇的未解之谜……现在回想,我对天文地理科学的浓厚兴趣,离不开这套书的启蒙。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不知道有多少同龄人读过一本叫做《奥秘》的期刊,书中展现的精致插画、离奇事件和科学故事,让我至今难忘,失踪再现之谜,金字塔奥秘,香河奶奶的故事……

《奥秘》期刊

还有一套8本的《恐龙世界》,让我对古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至今还记得,央求妈妈给我买这套书的情景。一册《恐龙世界》售价15块,每月一册,一共8册。妈妈一个月收入百来元,最终咬紧牙关给我攒齐了这套书。今天想来,以月收入10%购买一本彩色书本,不是一件容易下决心的事。我心中既愧疚又感激,愧疚不懂得妈妈为生计奔波的艰辛,感激妈妈对我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支持。之后,我曾梦想,以后做一名考古学家,深入到深山极地,去发掘远古生物的化石,以至于大学填报志愿时,差点报了“古海洋学与古生物学”专业。

我的收集——8册《恐龙世界》

年,哈勃已经工作了7年,7名宇航员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对哈勃进行了维护和升级。就在这一年,我爸在给我预订《奥秘》期刊时,写错了刊号,歪打正着地预订了之后陪伴我十多年之久的《科幻世界》。至今,我还记得,年《科幻世界》第一期的封面是“化身博士”。《科幻世界》为我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道路,道路两侧,排列着一篇篇闪着智慧火光的科幻作品,王晋康的《生死平衡》《拉格朗日坟场》,刘慈欣的《地火》《全频道阻塞干扰》《天使时代》《流浪地球》,何夕的《六道众生》……

《科幻世界》期刊

此外,《海尔兄弟》、《蓝猫淘气三千问》也我们一代人难以忘却的经典。

年,科学家通过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对哈勃进行了第四次维护。谁知,年2月1日,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结束任务返回地球时,发生了事故。年大年初一上午,我在外婆家,突然电视中播报了“航天飞机失事,7名宇航员遇难”的新闻。留在我脑海中的,是那一串滑过天际的白色尾迹,像泪。

哥伦比亚号事故

那一年,我念高中。繁重的学业之外,我会在周末和假期,跟着地理赵老师外出实地考察。我们从学校所在的城市出发,前往河谷地带的地下河水电站,沿途随海拔的下降,统计气压气温的变化,观察植被从针叶到阔叶的过渡。我们还参观了临城的露天煤矿和火力发电站。在观看露天开采梯田状煤层时,我想到了《地火》中的那句话“过去的人真笨,过去的人真难”。

记得年前后,曾有一个纪录片《宇宙与人》,生动讲述了恒星从诞生到超新星爆发的全过程,我翻来覆去观看,直到把所有台词倒背如流,至今不忘。

《宇宙与人》纪录片封面

几年后,我上了大学,报考了计算机专业,作为工科学生,我更多地接触的是技术,待工作后,亦是如此。我与科学渐行渐远。

一天,我和爱人带着儿子去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当那一个个熟悉的名词跃入眼帘,类地行星,寒武纪,巨犀,马门溪龙……我内心涌动,彷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友,心中一直在说,这才是我内心所系,这才是我愿意去做的事。

上海自然博物馆

高晓松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对于我来说,科学就是诗和远方的田野。童年和少年的我,一直伴她左右;在成长的过程中,却逐渐失去了最初的方向。

年,哈勃升空30年,它从未丢失准心,一直都在远眺深空。而我,在进入而立之年后,找回了属于我内心的方向,哪怕生活中依然存在苟且,我也要在苟且之余,寻觅曾经的梦想。于是,我研开笔墨,通过文章视频,将我了解的科学分享给更多的人。

硕果累累的哈勃老了,任务将由后继者延续。而我,就是我自己的后继者,将会沿着年少时曾追逐的梦,继续前行。

如果你愿意和我一同在科学的道路上前行,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5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