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大荔文苑聚大荔,是一本杂志的名称

文/冯新明

聚大荔,是一本杂志的名称。是何冬侠、王红玉、何玲、杨会俊她们“大荔文友联宜四人女子天团”(以下简称F4)特地带来的一份特别的礼物。大荔离宜君不算远,于我也不是很陌生,弟弟当年就是作为美术特招生在大荔师范上的,大荔特产“”也因此而耳熟能详。F4的礼物中自然也少不了这些,花馍、花生、带把肘子、黄花菜,四样,看来不是全国通行,至少也是全省通行的标准配置。

我不是个吃货,但我习惯把食品当作理所当然的礼物。在这件事上,不得不承认这个组合,抑或是大荔文化界人心思的缜密。宾主一番客套,坐定之后,大大咧咧的团长冬侠先是一一介绍了她的团友。被介绍到的人彬彬有礼地欠身示意,得体、优雅、礼貌的举止令我深感不安。我只是看着面老些,其实年龄上下相差可能也就一两岁,活了大半辈子,哪受过如此恭敬的礼遇哟!

F4是在张姐的带领下,于这个刚踏入冬月、洒满阳光的正午风尘仆仆从大荔县经宜君县城驱车赶来的。来之前,其实我是接到过张姐和冬侠的,我也早早做了准备,早早守在店门口,心不在焉地和几个熟人闲聊着,心里预演着见面时的场景、该说的话,时不时朝街道上张望张望。第一次见宜君以外的文友,又全是女的,这对从小和女生一说话就脸红心跳的我,在心理上是个不小的挑战。陕E牌照的黑色轿车从街口驶入的时候,我就不由紧张起来。特别是女士们下车相继向我打招呼的那一刻,我的胸口像一台大功率环绕立体声音响,正在播放着的劲爆DJ舞曲。媳妇被叫了“嫂子”,喜得手忙脚乱,倒水的手都是抖的。寒暄片刻之后,冬侠款款地向我和张姐展示了另外几份礼物:两副由大荔作协副主席李跃峰老师手书的书法作品,分别是遒劲有力的“文韵人生”和“文以载道”四个大字。另一份便是这本重点介绍的《聚大荔》杂志了。

这是一期试刊号。制作精良,即视感美轮美奂。一色儿铜版纸全彩页印刷,从冬侠手里接过来的时候,份量够重,我这双纤纤弱手拿起来是够费劲的。《聚大荔》的创办主体是“大荔县聚荔融媒工作室”,总编叫武德平,机缘巧合,恰是我们张姐延安师范的校友。

封面是位笑容灿烂的中年汉子,据介绍是位踏实肯干的村支书。他手里拿着刚拔出来的红萝卜,那萝卜正处于旺盛生长的阶段,和汉子极具感染力的笑容搭配在一起,让人有一种不丰收感觉都没天理的舒畅。说实在自打视听媒体盛行之后,就很少再看纸质形式的东西了,特别是带有官媒腔调的,感觉和咱也没多大关系,无非是些套话,千篇一律干巴巴的,看了上句能背出下句,没啥吸引力。

也许是因为被沉甸甸的诚意和热情打动,又或许是被那憨厚朴实的支书的笑容吸引,送走客人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来翻阅。首页一篇《钟楼赋》让我为之一振。我喜欢古体诗词歌赋由来已久,但最多能祸害个把诸如《如梦令》、《临江仙》、《沁园春》之类的词牌,常被内行的建军揶揄。因此视能洋洋洒洒写出千字左右曲赋者为神人。眼前这篇行文流畅、用词精当,立意深远、意境优美、气韵悠长的《钟楼赋》,平仄有致,朗朗上口。文笔之妙,古文功底之深厚,实见。卷首语“水深鱼聚,龙游九天”情深意笃、意气风发。内文所选作品亦是精益求精,文采飞扬。不光悦目,而且实打实的赏心。不禁感叹编辑匠心之独具、图文设计编排之精妙。

杂志本着六“聚”:聚民生、聚乡愁、聚文旅、聚美食、聚慈善。一个“聚”字也令我浮想联翩。聚者,会也。古人有诗云:诚于众心之所聚,信立天下万仞高。《管子.君臣上》中说:“是以明君顺人心,安情性,而发于众心之所聚”。句句无不体现出“聚”的渊源和意义的深远。细思,聚在生活中也是无所不在的,聚会,聚餐,聚焦,聚拢,招财纳宝聚宝盆,水泊梁山聚义厅;小学生写人惯用聚精会神,广场舞大妈文艺汇演喜跳《欢聚一堂》,如此等等。聚大荔,是一种精神。聚财富,聚智慧,聚人才,聚人气;聚时代之强音,聚世界之目光。

不得不说这真是个别致的礼物,女人、文人的细心,在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淋尽致。既契合了“以文会友”的主旨,又毫不费力地展示宣传了自家的精粹,不用多费口舌去介绍我们大荔的花馍如何如何,冬枣如何如何,人如何如何,经济、文化如何如何,呶~,自己翻开看吧!啥时候想看啥时候看,坐着看躺着看随你的便,自己看了串门子的来了也能看,大人小孩儿都能看,带把肘子一顿可以吃完,书看完放进书橱里,只要防鼠工作做得好,就是个永久的留念。张姐处处为我着想,她总是怕我有负担,一个人大包大揽早早安排好了大家的食宿问题。也好,女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热热闹闹地,她们和我挥手道别。

早早关了店门,回到家时,急性子的媳妇已经和老爸两个人已在享用人家带来的花馍了,老爸牙口不好,家里的热馒头也要泡在稀饭里吃。我进来的时候,他已经冷啃完一个,似乎觉得还不过瘾,临走时还不忘揣走一个。这个举动让我有些意外,能让他觉得好的东西,不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时候,真的不多。年轻的时候,听老爸说起过大荔。言说当年和我奶从安徽逃难来陕西的时候,曾经在大荔落脚过。“大荔馍面好吃”这个结论,不单是对母亲做饭手艺暗含的不满意,也是对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悲苦经历,烙印一般的刻骨铭心。人的味蕾,最忠诚,不容易欺骗。人老了,能忘了昨天吃的啥,但似乎总忘不了曾经都吃过啥。包括吃过的苦,那深刻,能带到坟墓里去,厚厚的黄土也掩盖不住。

冬侠和我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