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华横溢,却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北京皮肤病医院专家 http://m.39.net/pf/a_8810613.html

来源中国艺术家

作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享誉京城的天才画家王梦白,从未沾染科举的他作画吟诗却有传统的韵味,喜欢雪茄烟,几乎烟不离口,总是边抽烟边作画。王梦白的艺术造诣与当时的陈师曾、汤定之、萧谦中等齐名,其才气和名气都在当时的齐白石之上,王梦白与齐白石同为草根阶级,在北平时均受陈师曾的提携、都是梅兰芳、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王雪涛的老师。梅兰芳虽从许多名画家学过绘画,但他对人始终声称:“我学皮簧是吴先生(菱仙)开蒙,学昆曲是乔先生(蕙兰)开蒙,学画的开蒙老师是王先生(梦白),先入为主,他们对我的影响是不小的。”由于英年早逝等种种原因,王梦白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王梦白:(-年),中国现代中国画画家。名云,字梦白,号破斋主人,又号三道人,祖籍江西丰城,出生于浙江衢州(今柯城区)。因住地与三溪接壤,自号三溪渔隐,即三道人的来源。幼年在灯笼店、钱庄当学徒,刻苦读书,勤奋作画,称居所为映雪馆,又称三衢读画楼。

王梦白的艺术生涯正是从三衢开始的。王梦白小时候学习糊灯笼时,经常在灯笼纸上画画,因画毁了纸张而遭到灯笼店老板的责骂和训斥。在钱庄当学徒时,他把年终老板发给的三四元红包全都买了纸笔;并在晚间偷偷练习画画,有时被老板娘发现了,被拿走了油灯,还挨了一顿骂。不过条件再艰苦,王梦白都没有放弃画画,且善于学习。

王梦白在衢州大抵生活到二十岁左右,不仅成为当地一家名为“罗聚和”钱庄的店员,而且绘画上在衢城也小有名气。而他离开衢州似乎也是跟痴迷画画有关。一次钱庄老板购得一本吴昌硕的画册,王梦白欢喜至极,于是日夜临摹不辍,因此竟被开除,这才去了上海谋生。

失业后生活贫困的王梦白来到上海,拜师吴昌硕,画艺大进。几年后,王梦白离开上海来到北平谋生活,拿着吴昌硕亲手写的润格,“梦白王君嗜画成癖,古意横溢,活泼生动”,从中可见其颇受吴昌硕的喜爱和肯定。

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潘若渊回忆,梦白“之来京也,拟鬻画于厂肆,润格尺一元,扇亦一元肆主以其非名画家,仅收其润格,拒悬其画,以是无人过问”。

幸好得到了陈师曾的赏识、无私帮助,建议他“作画用功时应先以古人为师,多学恽南田、徐青藤、华新罗,劝他学诗写字”,同时得以进入美院任职,逐渐声誉雀起。

他在美院也很受欢迎的,年北京美术专门学校首届高等师范三年级学生募捐毕业旅行而举办游艺大会,收集了中国画教授王梦白等名画百余幅,其作品被列为抽奖的头彩。

同时,王梦白也是一个很上进的青年,“当时故宫博物院开放,陈列古画的文华殿是王梦白学习的课堂。尤其重视华新罗、罗两峰、沈周、陈淳等人的艺术成就,也常常从画店借摹这些名家的作品,但又能在学习中博采众人所长,不拘于一家一法”王雪涛回忆道。

王梦白擅长花鸟猿禽,得意之作均出自观察写生,并且能够不受传统笔法的束缚。王雪涛曾经回忆说,王梦白作画时并不死守某种笔法,而是"转运自如"、"根据表现内容与作者之意,该用什么笔法就用什么笔法"。

王雪涛称王梦白作画有"三快",即眼快、手快、心快。王梦白的代表之作,比如现藏于中国美术馆的《豆荚蚂蚱图》、《海棠蟋蟀图》等,蚂蚱、蟋蟀的瞬间动态描绘得活灵活现,让人感受到"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的精熟畅快。

其实,在王梦白的绘画创作中,"眼快"和"手快"都只是表面现象,"心快"才是真正的诀窍。王梦白善于观察,有着惊人的默写能力。他在动物园写生,常常是眯起一只眼,静静地看个够,然后转身背临,尽得神韵。

也正是有这样的素质,他在放笔落墨的时候,没有一点雕琢之气,并且能够笔随心运,涉笔成趣。他还常常带着王雪涛一起观看动物题材的影片,情酣兴浓之时,就紧紧地抓住王雪涛的手,叮嘱他格外留意。

年,梅兰芳曾经向王梦白学习绘画。每星期一、三、五,王梦白亲往梅宅,现场示范作画技巧。年,梅兰芳的30岁生日,王梦白与凌植支、姚华、陈衡恪、齐白石等一起在梅宅合作绘画,王梦白画了一只张嘴的八哥,栩栩如生。

年4月初,王梦白应邀赴日本介绍中国艺术,在东京、大阪两地曾举办个人画展,受到日本艺术家和鉴藏家的好评,出版了《王梦白画册》。

王梦白先生从美术史的角度上说,有突出的位置。在民国时期他跟齐白石、陈师曾、吴昌硕等等是这个在一个等级线上。王梦白画画很全面,花卉草虫是最擅长的,山水人物画得都很精彩。

他还以书法见长,能诗作对,题画常有佳句。由好友陈师曾推荐,任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

王梦白虽才华横溢,却因刚正不阿,个性率直,喜欢酒后数落人之短处,以至于后来落落寡合。他平日嗜杯中物及雪茄烟,又好戏曲,年赴东京展画,获资数千元,返国不久,豪赌散去。

有意思的是画中的他和生活中的他可谓判若两人,可见绘画给了他一种精神寄托。40岁以后,王梦白寓居天津,贫穷潦倒,46岁辞世。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